紫甘薯主要品质性状基因型与环境效应研究

紫甘薯主要品质性状基因型与环境效应研究

ID:18439219

大小:288.3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9-17

紫甘薯主要品质性状基因型与环境效应研究_第1页
紫甘薯主要品质性状基因型与环境效应研究_第2页
紫甘薯主要品质性状基因型与环境效应研究_第3页
紫甘薯主要品质性状基因型与环境效应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紫甘薯主要品质性状基因型与环境效应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20lO年9月第25卷第9期中国粮油学报Jo啪aloftheChineseCereaJsandOilsAssociationV01.25,No.9Sep.20lO紫甘薯主要品质性状基因型与环境效应研究唐忠厚李强李洪民马代夫(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薯研究所,徐州221121)摘要利用甘薯国家区试7个紫甘薯材料,分析不同基因型差异和环境效应互作对其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以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紫甘薯间产量水平、干率、淀粉以及可溶性糖均达极显著差异(P

2、品质指标之间相关性存在较大差异,花青素合成代谢主要受基因控制;选育高花青素品种(系)主要从遗传背景分析,选择高花青素品种(系)为亲本。关键词紫甘薯品质性状基因型环境效应中图分类号:S53l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174【2010)09—0032—04甘薯[4加,∞黜6劬口£∞(L)儿m.]为旋花科块根作物,是我国重要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作物;我国2005年种植面积5.6×106hm2,总产量达1.03×108t⋯。紫甘薯是甘薯特有品种类型,它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还富含具有天然抗氧化性和清除自由基等生理活性作用的天然色素,是一种重要的天然色素源和营养保健食物源。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

3、构的调整和人们保健意识的提高,优质紫甘薯市场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紫甘薯已成为研究热点旧J。目前,不同基因型和环境效应对甘薯丰要品质性状方面已有研究[2。J,但针对紫甘薯主要品质的影响研究未见报道。本试验选择利用参加国家区试的烟紫176、广紫2、福13、伟祥l、郑群、泉紫l和徐s20—l等7个紫甘薯品种(系)和3个对照品种,分别在徐州、南京和龙岩等3处种植L3J,对其主要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同时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受环境因素影响程度,以便挖掘优良品种资源供作育种材料或直接在生产上利用,为紫甘薯品种鉴定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与方法1.1材料选择参加国家区试的烟紫176、广紫2、福1

4、3、伟祥l、郑群、泉紫1和徐S20—l等7个紫甘薯品种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NYHYzxcr7—012一01C、收稿R

5、朝:2009—09一14作者简介:唐忠厚,男,19r76年出生,助理研究员,甘薯育种和品质分析(系)以及徐薯18、南薯88和金山57等3个对照品种(见表1)。表l供试品种目录序号品种亲本组合选育单位1福薯13AyⅢumal【i×夏引l号福建省农科院作物所2广紫薯2号广薯2K一29×揭薯广东省农科院作物所95一16泉紫薯l号伟祥l号徐02s20—l烟紫薯176郑群紫l号8徐薯18(北方区CK)9南薯88(长江区CK)lO金山57(南方区cK)夏引l号×金

6、山57山川紫×豫薯10号商SL—19放任授粉种子岛紫放任授粉山川紫×苏薯8号新大紫×52—45福建省泉州市农科所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山东省烟台市农科院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晋专7号×美国红四川省南充市农科所C180×南徽7号福建农林大学作物学院1.2仪器与试剂uV一2450紫外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公司;VECToR22/N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德国Bmker公司;D一37520Osterode高速冷冻离心机:德国HERAEUS公司。试剂均为分析纯。1.3试验方法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计,3个重复,5行区,小区面积13.3~20m2,统计面积均折算为0.0033

7、hm2.密度为46300—62500株/hm2。徐州、南京和龙岩等3处土壤分别为沙壤土、黏壤土和砂质灰泥田,肥力均为中等及以上;5~6月份栽插,十月份收获,全生育期119—158d。各试点均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了万方数据第25卷第9期唐忠厚等紫甘薯主要品质性状基因型与环境效应研究33除草、治虫、灌溉、排水等田间管理措施HJ。1.4分析方法选择健壮、无病害的鲜甘薯,洗净,切成条状,70℃烘干,磨成粉,过80目,备用。淀粉、粗蛋白、还原糖和可溶性糖等使用近红外数学模型分析b“]。干率采用常规烘干法。花青素含量采用柠檬酸一磷酸盐缓冲液比色法(pH3.0)o7

8、。1.5数据分析全部数据均值计算,数据采

9、用SPSSl3.0版软件分析。2结果与分析2.1基因型与环境效应对紫甘薯产量与干率的影响作物产量水平受多因素影响。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表2),不同紫甘薯基因型与环境效应明显,产量水平变异很大,变幅在958.4—2120.9kg/667m2。伟祥1号在南京点(长江薯区)与对照品种南88相比,其增产幅度为4.3%,在徐州点(北方薯区)与对照品种徐薯18相比,其增产幅度最大为7.5%,在龙岩点(南方薯区)产量最高,但与对照品种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