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印迹技术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分子印迹技术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ID:18450522

大小:391.1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9-18

分子印迹技术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_第1页
分子印迹技术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_第2页
分子印迹技术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_第3页
分子印迹技术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分子印迹技术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肉类研究MEATRESEARCHwww.cmrc.com.cn2008.3分子印迹技术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嵇大圣,熊汉国*(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 武汉 430070)摘要:动物源性食品中的兽药残留对环境和公众的健康构成的潜在危害越来越受到重视。分子印迹技术(MIT)具有优越的识别性和选择性,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具有重要的研究潜力。本文综述了分子印迹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分子印迹的原理及其在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并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关键词:分子印迹;兽药残留;食品安全ApplicationofMolecularImprintingTe

2、chniqueinAnimalDerivedFoodDetectionJiDa-sheng,XiongHan-guo(FoodTechnologyCollege,HuazhongAgriculturalUniversity,Wuhan430070)Abstract:Recentlytheoccurrenceofresiduesofveterinarydruginfoodsofanimal-originisanissueofpopularconcernaroundtheworld.Molecularimprintingtechnique(MIT)has

3、predominantrecognitionandselectivityandMITappliedinfoodsafetydetectionwillhaveagoodpotential.Thepaperreviewstheappearance,developmentandbasicprincipleandapplicationofMITinthedetectionofveterinarydrugresidue.Theapplicationprospectisalsointroduced.Keywords:Molecularimprinting;Vet

4、erinarydrugresidue;Foodsafety中图分类号:TS20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123(2008)03-0066-03引言[1]安全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兽药残留不仅对人体带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食品贸易国际化,食来致畸、致突变和致癌作用等多方面的危害[2],而品安全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挑战和全球重要的公且影响着动物源食品在国际间的正常贸易,是亟共卫生问题。动物性食品安全已成为全世界关注待解决的问题。的焦点,其中兽药残留问题是影响动物源性食品目前应用于兽药检测的技术手段或方法,主作者简介:嵇大圣(1983-),

5、男,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食品安全检测新技术;通讯作者:熊汉国,男,博士,教授,从事食品安全检测与生物质材料研究多年,email:xionghanguo@163.com肉类研究662008年第3期总第109期肉类研究要有化学方法、色谱法、酶法、免疫法、传感器法的研究开发工作,并且主要集中在瑞典、德国、美和生物检测方法等。这些方法都需要对样品进行国、英国、日本、中国等10多个国家。近几年来预处理,去除干扰杂质,富集痕迹量待测目的组国内外学者对分子印迹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传分,针对样品成分复杂、大规模检测的情况,上述感器、色谱中对映体和异构体的分离、固

6、相萃取、方法需要专门技术人员和大规模昂贵仪器,不适模拟酶催化、临床药物分析、膜分离技术等。目前,合实际现场检测的需要,而且有些方法的重现性将分子印迹技术应用到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农药不好或样品制备周期长等问题,在此背景下,各国与兽药残留检测),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学者积极开发新的检测技术或样品预处理方法,分2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原理子印迹技术应运而生。分子印迹技术的原理是(见图1):模板分子和1分子印迹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功能单体在合适的分散介质中,通过可逆共价作分子印迹技术(MolecularlyImprinting用或非共价作用形成复合物;再加入交联剂

7、,光引Technology,MIT)是指制备对某一特定目标分子具发或热引发等聚合条件下,形成既具有一定刚性有选择性的聚合物技术,又称分子烙印技术、分子又具有一定柔性的高分子聚合物;然后洗脱除去印记技术或分子模板技术。模板分子,这样在高分子聚合物中留下了一个与分子印迹技术的真正发展是来源于免疫学的模板分子在空间结构上完全匹配,并且含有可以发展。20世纪40年代,著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与模板分子专一结合的功能基的三维空穴,以便Pauling对抗体的形成理论做了阐述,提出了以抗用于与模板分子再结合。原为模板合成抗体的“抗体形成”设想,其要点是抗体在形成时其三

8、维结构会尽可能的同抗原形成多重结合位点,抗原作为一种模板就会铸造在抗体的结合部位。后来“克隆选择”学说否定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