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化学课程标准

医用化学课程标准

ID:1854553

大小:45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1-13

医用化学课程标准_第1页
医用化学课程标准_第2页
医用化学课程标准_第3页
医用化学课程标准_第4页
医用化学课程标准_第5页
资源描述:

《医用化学课程标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医用化学》课程标准课程代码:030199建议课时数:32学时适用专业: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先修课程:高中《化学》学分:2学分一、课程描述(一)课程性质及功能《医用化学》是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是化学与医学知识的桥梁和纽带,是现代医务工作者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主要介绍与医学相关的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重点和难点深入浅出,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使学生获得从事医学相关职业岗位群所必需的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专业技能,具有可持

2、续发展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二、设计思路(一)课程设计《医用化学》课程是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医用化学》课程改革一直体现着“基础课服务于专业课”的精神。该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淡化学科意识强化专业意识,强调“必须、够用”原则。紧紧依附专业,提炼、收集本学科的知识点、能力点,以它们为主线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注重职业素养教育,加强与后续课程的横向联系,内容的选取上着眼于专业需求,以“需用为准、够用为度、实用为先”的原则服务于后续课程。本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

3、生为主体的思想。本课程对知识目标描述使用“了解、熟悉、掌握”等目标动词,对能力的描述使用了“会描述、会操作、会应用”等目标动词。依据我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方案要求,该课程总学时设为32学时。先修课程具备高中化学课程基础《医用化学》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生物化学等课程后续课程图1《医用化学》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衔接8(二)课程目标课程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对《医用化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从事相关医学职业岗位必需的化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会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4、为学习后续课程和毕业后从事医学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1、知识目标(1)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溶液、电解质溶液、缓冲溶液、溶胶、高分子溶液、配位化合物等的基本概念、性质和有关计算。(2)掌握主要类型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命名。(3)掌握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能通过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分析各类有机化合物的性质。(4)掌握各有机化合物官能团的典型性质,熟悉典型有机反应类型和实例。(5)熟悉各类有机化合物的鉴别方法。(6)了解与医药有关的典型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来源及用途。(7)能够运用所学医用化学知

5、识对有关化学问题进行分析与评价。2、能力目标8(1)会描述各类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性质及定性鉴定方法。(2)认识医用化学实验的常用仪器,了解医用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了解溶液、缓冲溶液、胶体溶液的配制方法,溶液的PH值的测定方法。(3)学会简单的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实验报告的书写。(4)会应用简单的化学原理,分析解决有关的问题。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厚德、励志、笃实、尚能”的学风和乐于奉献、创新实干精神。(2)培养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竞争拼搏的优良品质。(3)树立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初步建立绿色化学

6、理念。(4)培养学生独立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养成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作风。三、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基础课服务于专业课,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医用化学》课程共32学时,为理论课时。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二)教学任务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二大模块:模块一无机化学基本理论和原理、模块二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知识及应用。各知识模块顺序、内容和要求、对应的学时如下:递进内容和要求时数模1绪论了解:化学的研究对象,化学与医学的关系,医学化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有益的学习方法;熟悉:SI单

7、位制和法定计量单位用。18理论教学块一2溶液3掌握: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浓度、质量分数、体积分数及其有关计算,渗透现象产生条件,渗透压和渗透浓度的概念及其计算。熟悉:渗透压与浓度、温度的关系,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了解: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3电解质溶液掌握: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解离度和缓冲溶液等概念,酸碱质子理论、缓冲溶液组成及缓冲作用原理;熟悉:缓冲溶液的配制及缓冲溶液在医学中的意义。44胶体和乳状液掌握:溶胶的电学性质,溶胶的稳定性及聚沉作用,表面活性剂结构特征,乳化作用。熟悉:溶胶的光学、动力学性质,胶团

8、的结构,乳状液和微乳液的形成、类型及其医学意义。了解:分散系的类型及主要特征,高分子溶液特性及对溶胶的保护作用,固体和液体表面的吸附作用。25配位化合物掌握:配合物的基本概念、组成、结构特点和命名原则,配位滴定原理。熟悉:稳定常数的意义,影响配位平衡的因素;了解:配合物在医学上的应用。2模块二6有机化合物概述掌握: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的概念,碳原子的结构特征,杂化轨道理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