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机插稻栽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当前机插稻栽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ID:1856697

大小:726.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7-11-13

当前机插稻栽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_第1页
当前机插稻栽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_第2页
当前机插稻栽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_第3页
当前机插稻栽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_第4页
当前机插稻栽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当前机插稻栽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当前机插稻栽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在全国农技中心“南方稻麦地区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培训与现场观摩会”上的发言朱庆森农业部水稻生产机械化专家组成员扬州大学农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年6月1日扬州一、当前机插稻栽培的主攻方向在确定某一作物在一定范围内的栽培技术路线和措施时常用“产量构成分析法”,分析各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对产量的影响力,明确在诸产量构成因素中是否存在一个(或两个)对产量的影响力很大、制约产量的瓶颈因素,从而采取措施,集中攻之,以求提高产量。我们对大面积生产中的机插稻田进行“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分析

2、工作分两个层面:(1)精确实测苏中地区不同产量水平的中粳机插稻田的产量及其构成,作产量与其构成的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2)对江苏、上海和江西等3个省市典型地区,机插稻的预期产量及其构成与实际情况进行调研。(一)各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性淮稻7号(高邮)武育粳3号(金湖)镇9424(大丰)万穗/hm2每穗粒数R=0.8463*r=0.1319r=0.2903r=0.0894图1 淮稻7号的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及结实率与产量的相关关系万穗/hm2每穗粒数r=0.0245r=0.7698*r=0.001r=0.1145 

3、 图2 武育粳3号的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及结实率与产量的相关关系万穗/hm2每穗粒数千粒重(g)结实率(%)r=0.7875*r=0.4920r=0.0200r=0.1780图3 镇9424的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及结实率与产量的相关关系用以上的资料,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取对数后作通径分析,计算出各品种各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总决定程度,列于表1。表1 淮稻7号等三品种各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通径分析总决定程度产量构成因素淮稻7号武育粳3号镇9424穗数1.08281.11500.8366每穗粒数0.17580.33790

4、.2469千粒重0.17970.39040.1606结实率0.10500.12020.0247注:取对数后计算。我们还曾对江阴市的早熟晚粳武粳15作过同样的调查分析,结果与中粳完全相同。综上所述,在目前大面积机插稻生产中,常规单季粳稻品种,其产量构成因素中,穗数与产量的相关最密切,对产量的影响最大,穗数是制约机插稻产量提高的主要限制因子,确保足穗是机插稻栽培的主攻目标(方向)。(二)苏、沪、赣大面积机插稻的预期产量及其构成与实际情况的比较分析 预期产量:某一个品种在一个地区大面积生产中通过努力可能达到的较高产量。 预期

5、产量构成:通过试验和调查得知的最易获得预期产量的产量构成因素的结构。 一切的栽培措施都是为实现预期产量构成这个目标而进行的。2007年对江苏、上海和江西等3省市典型地区,机插稻的水稻预期产量及其构成与实际情况进行了调研,其结果列于表2中。表2 预期产量及其构成地域季别类别代表品种产量(kg/667m2)穗数(万/667m2)粒数(粒/穗)结实率(%)千粒重(g)苏中单季中粳多穗型武育粳号3600(500~530)25(22)969028单季中粳大穗型淮稻9号600(500~530)18(16)1388628上海单季中熟

6、晚粳秀水128600(500~530)20(17)1339025赣中双季早籼金优463450(350~400)17(15)1367526双季晚籼先农8号450(350~400)19(16)1307026注:赣中,扬州大学农学院霍中洋副教授提供资料对表的分析说明:(1)表中的“红字”为实际情况(2)比较实际的产量、穗数与预期的产量、穗数的差异,可以看出:实际产量较预期产量下降了15%左右,实际穗数较预期穗数下降了14%~18%。显然大面积生产中穗数不足是产量下降的主导因素,其它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影响不大。综上所述:两熟

7、制稻田单季粳稻穗数不足是提高产量的瓶颈,增穗是栽培主攻方向。这已是江苏、上海绝大多数稻作工作者的共识。二、穗数不足的主要原因大面积机插稻生产中,哪些栽培环节影响了机插稻的足穗呢?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机插秧缓苗期长,大田分蘖缺位多表3 栽插秧龄与始蘖秧龄栽插秧龄始蘖秧龄手插秧nn+2机插秧n(n+3)~(n+4)机插秧比手插秧多1~2个分蘖缺位,在超秧龄或大田条件不良的情况下,分蘖缺位更多,有效分蘖期较预期的明显缩短,导致穗数不足。同时,还会使有效分蘖节位升高,对形成大穗也有不利的影响。(二)栽插穴数普遍不足大量稻作实

8、践表明,目前生产中应用的常规(粳稻)品种要取得600~650公斤的产量,每亩栽2.0万穴左右最为适宜。机插稻的行距是固定的30cm,穴距因机型不同而不同,以应用最多的东洋“PF455s”步进机为例,穴距有3档:14.6cm、13.0cm、11.7cm,对应的每亩穴数为1.522万(1.45万)、1.709万(1.6万)、1.89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