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跨文化交际研究中的文化悖论new

当今跨文化交际研究中的文化悖论new

ID:18632874

大小:8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9-20

当今跨文化交际研究中的文化悖论new_第1页
当今跨文化交际研究中的文化悖论new_第2页
当今跨文化交际研究中的文化悖论new_第3页
当今跨文化交际研究中的文化悖论new_第4页
当今跨文化交际研究中的文化悖论new_第5页
资源描述:

《当今跨文化交际研究中的文化悖论new》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跨文化沟通课程论文题目:当今跨文化交际研究中的文化悖论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班级:国贸6班学号:1106106039姓名:周少嘉任课教师:谢洁萌2014年10月跨文化沟通课程论文成绩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学号:1106106039姓名:周少嘉论文题目当今跨文化交际研究中的文化悖论论文成绩教师评语本文结构(符合/较为/较不/不)规范;表述(准确/较为准确/较不准确/不准确);逻辑性(强/较强/较差/差)。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表现出(较强/一定/较低/没有基本)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2、题的能力。所提交的论文对研究的问题(有独到的见解/有一定的个人见解/有较少的个人见解/没有个人见解),(有较高的/有一定的/有较少的/没有)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教师签名:谢洁萌当今跨文化交际研究中的文化悖论[摘要]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文化的变迁和融合,对学界现有文化观进行反思已成为必要。以“文化等同于国家”和“文化对个体行为具有决定性影响”为主要特征的固定特质观在当今跨文化交际学领域根深蒂固,可谓是一个文化悖论。为了使跨文化交际研究更加契合当今的经济全球化趋势,本文对固定特质观进行系统的批判和分析,揭示其历

3、史渊源、本质特征、内在缺陷和功能范围,并提出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融入动态过程观的主张,试图实现对文化悖论的超越。固定特质观动态过程观一、引言20世纪80年代,跨文化交际学经历了“科学转向”,广泛借鉴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来揭示交际行为的跨文化差异[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这种将文化视为变量的研究取向,对学科以后的发展轨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今,学界很大一部分实证研究仍然坚持这一取向,通常按以下思路进行:通过问卷、访谈或观察,对两三组来自不同国家的群体进行某项与交际有关的考查或测试,比较各组的结果,然

4、后将结果的差异归因于文化差异。这类研究背后有两大假设:首先,文化等同于国家或民族,往往具有清晰的地理边界。基于这两个假设的文化观,我们通常称为固定特质观(简称“特质观”)。特质观看文化是静态的,也是宏观的,并且强调文化对个体行为的塑造作用。它不强调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渗透、文化内部的复杂性、文化的动态特征以及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对文化的能动作用,这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价值观变迁、文化融合和文化边界模糊的现实明显有些脱节。然而,特质观在今天的跨文化交际研究中依然根深蒂固,可谓是一个“文化悖论”(Leeds-Hu

5、rwitz,2010)。认识这一悖论,有助于我们重新建构“文化”概念,重新审视文化与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使跨文化交际研究更契合当今的全球化趋势(许力生,2012)。为此,本文将对特质观的本质特征、历史渊源、内在缺陷和功能范围进行系统的分析,并提出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融入动态过程观主张,试图实现对“文化悖论”的超越。二、特质观的性质、历史与现状2.1什么是特质观特质观以社会学意义上的结构主义为理论依据,视文化为“具有固定内在结构的实体”(高一虹,2008:73)。在该文化观下,文化呈现三大基本特征:第一,文

6、化是一个连贯的意义系统,“具有一个可描述的核心主题(如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所有的文化意义均围绕着这个主题展开”(Chiu&Hong,2006:268)。第二,文化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意义系统,具有明显的地理边界,常常等同于民族或国家。尽管文化群体中不乏多种亚文化体系的存在,但这些体系带来的影响往往不在考虑之列。第三,文化对个体行为往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文化作为一种实体,具有相对稳定的特质,这些特质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不断被内化,成为个人行动的指南。因此,文化对个体行为的塑造是直接的,甚至是决定性的。特质观的

7、出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早期有关“文化和人格”以及“民族性格”的人类学研究。这类研究的基本假设是,文化是同质的,在文化背景相同的群体之中,人们的行为方式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典型的人格特征或“民族性格”是区分文化的重要手段(Benedict1934/1946;Mead,1953)。相反,如果大多数人认为相互依靠对自己至关重要,并展示互依自我识解(interdependentself-construal),那么,这个文化就是集体主义文化。基于这一假设,学者们将国家层面的文化浓缩成几个宏观的、静态的、普遍性的维

8、度,除了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之外,还有权力距离,不确定性回避,男性文化和女性文化,等等(Hofstede,1980)。国家层面的文化差异就是在这些维度上平均分的差异。不可否认,文化维度为宏观地比较文化提供了便捷。然而,个体行为的差异必须借助于个人层面的文化差异来解释,否则就会产生“生态谬误”(ecologicalfallacy,Hofstede,1980)。但令人费解的是,持特质观的学者往往直接用国家层面的文化差异来描述、解释和预测个体行为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