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高考新课标历史二轮总复习专题导10

09高考新课标历史二轮总复习专题导10

ID:18636037

大小:113.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9-19

09高考新课标历史二轮总复习专题导10_第1页
09高考新课标历史二轮总复习专题导10_第2页
09高考新课标历史二轮总复习专题导10_第3页
09高考新课标历史二轮总复习专题导10_第4页
09高考新课标历史二轮总复习专题导10_第5页
资源描述:

《09高考新课标历史二轮总复习专题导10》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09高考新课标历史二轮总复习专题导练(10)——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By 朱小荣发表于2009-4-510:28:00 【考纲扫描】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1)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2)二战后美国、西欧、日本经济发展原因及状况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内容、作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意义(2)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原因、主要表现及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3)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

2、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中共八大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八字方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特区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热点解读】1.罗斯福新政和新经济政策比较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社会化和私人占有制的矛盾激化;面对经济危机罗斯福上台。国内革命战争结束后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为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特点在保持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恢复和发展私人资本。主要内容改革:整顿财政金融;复兴:通过《全国工业复兴

3、法》等复兴工业。开展“蓝鹰运动”。调节农业生产。救济: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举办了许多公共工程,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粮税: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私营: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贸易:由产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易。作用及影响社会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使资本主义获得了新的发展;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这是列宁对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一步探索的结果,找到了一条使落后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支持,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4、2.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方式新变化措施具体表现作用本质特征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实行国有化、制定经济计划、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等,用国家力量调节经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国家大规模干预社会经济生活;或调整生产关系,缓和阶级矛盾;或国家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或普遍强化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实行“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二战后股票分散化和经营人员的专业化,出现资本社会化的趋向,是企业经营战略的重大调整。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福利制度成为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出现福利国家,使低收入阶层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解社会矛

5、盾,扩大了社会消费.但也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工作积极性。第三产业蓬勃发展高科技产业部门发展迅速,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代表高新科技第三次工业革命蓬勃发展。3.二战后苏联社会主义的改革与调整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原因二战后,斯大林体制弊端日益暴露。如农业全盘集体化严重,制约了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克服赫鲁晓夫的某些改革措施造成的混乱局面。为与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进入70年代之后,面临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中心技术革命,苏联的经济却日益衰退和恶化,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改革内容首先进行农业改革,如开垦荒地,扩大谷物生产;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等;然后进行

6、工业改革,如下放部分企业管理权等,取得一定成效。农业: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权,提高农产品价格等;工业:推行新经济体制,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等。对经济体制进行了根本性变革,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要求国家主要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允许个体经济存在。失败的原因(根本原因)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直接原因)改革目标,严重脱离了苏联的实际。改革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赫鲁晓夫个人作风造成。(根本原因)没有突破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直接原因)执政后期趋于保守,改革陷于停滞。(根本原因)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太快,导致国内局势逐渐失控。(直接原因)经济改革的宏观决策缺

7、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改革中阻力重重。认识社会主义制度需要一个不断探索、反复实践的过程。社会主义的改革是必要的。要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4.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政治建设经济体制农村城市中心任务外交方针与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起步1949.10~1956.12政治协商会议并通过《共同纲领》;一届人大制定《宪法》;民族区域自治;三大改造后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以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市场经济转向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