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绥铭黄盈盈《性教育的社会学研究》于《性社会学》中2011年4月

潘绥铭黄盈盈《性教育的社会学研究》于《性社会学》中2011年4月

ID:18651947

大小:334.0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19

潘绥铭黄盈盈《性教育的社会学研究》于《性社会学》中2011年4月_第1页
潘绥铭黄盈盈《性教育的社会学研究》于《性社会学》中2011年4月_第2页
潘绥铭黄盈盈《性教育的社会学研究》于《性社会学》中2011年4月_第3页
潘绥铭黄盈盈《性教育的社会学研究》于《性社会学》中2011年4月_第4页
潘绥铭黄盈盈《性教育的社会学研究》于《性社会学》中2011年4月_第5页
资源描述:

《潘绥铭黄盈盈《性教育的社会学研究》于《性社会学》中2011年4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潘绥铭、黄盈盈:《性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出版第23章性教育目前在中国,性教育的实用教材已经不少,但是对于性教育的学术研究却相对稀少。作为性社会学教材,本章并不是介绍性教育的具体方法,而是要从社会学的视角来分析性教育的状况、意义与前景。第一节性教育的概念和历史性教育中的教育最广义的性教育泛指影响人们的“与性相关的”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观念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几乎人类的所有“涉性活动”都可以被认定为性教育,因为它们都会影响人的成长和发展。广义的性教育突出的是“目的性”,排除了大部分人类活动,专指有意为之的、有的放矢的那些行为。狭

2、义的性教育进而强调活动的“计划性”、“组织性”和“系统性”,因而主要指的是学校教育。性教育中的性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世界上普遍把性理解为生物学意义上的那些现象(sex)。但是此后,随着新的性的概念的社会普及,sexualityeducation就开始与传统的sexeducation日益划清界限。最一般地来说,在美国文化中,sexeducation所说的“性”的范围更窄,主要指性的消极方面,即被认为引发了各种社会危机因而需要控制的性。那些倡导社会控制和禁欲的美国人往往用这个词汇来代表自己。新兴的sexualityEducation则是关注“性”的积极意

3、义以及个人的性权利。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它甚至根本不关注预防性病和控制非婚性行为,后来迫于美国国内政治斗争的压力,才不得不纳入上述内容。在我国台湾,类似的两大学派也同样存在。一派可称之为“性教育”或者人格教育、人性教育、爱的教育。它主张发扬人性,支持美满家庭生活,并对自己性行为负责任。另外一派可以称之为“两性/性教育”或者“两性/性别平等教育”。它主要是希望透过教育的历程和方法,使两性都能站在公平的立足点上发展潜能,不因生理、心理、社会及文化的性别因素而受到限制,更期望经由教育上的两性平等,促进男女在社会上的机会均等,而在两性平等互助的原则下,共同建立和谐

4、的多元社会。在我国大陆,尚不存在这样的流派,甚至还没有意识到其间的差异,因此一直沿用sex与sexuality混沌一团的“性教育”一词,而且一直在争论着要不要讲性生活细节这样的末节问题。至于在台湾已经立法保障的性别平等教育,则基本上是闻所未闻。性教育简史由于中国历史上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学校教育,因此那时候即使有性教育,也只能是最广义的社会熏陶。现代性教育主要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在学校中实施的性教育。它始于19世①纪与20世纪之交的西方,至今也不过百年左右的时间。在中国,早在1911年,陆费逵在《教育杂志》上发表了《色欲与教育》一文,批评对性进行

5、消极的抑制,主张积极地加以引导。这可以说是近世中国提倡性教育的最早论述。此后在民国时期,倡导性教育的书籍和文章连绵不断,虽然不及当时的欧美,也不及如今,但仍然达到了一定的规模,超乎时下一般②中国人的想象。新中国成立后,形势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但是反右运动开始后,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倡导性教育的作品基本上销声匿迹。不过,在周恩来总理的支持下,一些医务工作者也曾经在报刊上介绍两性的解剖生理特点以及性发育、性卫生方面的知识,还编写了中学《生理卫生》课本,其中有《生殖器官》一章,并附上了插图。不过,由于整体的社会文化环境不允许,性教育在这个时期的进展极其有限。文

6、革结束之后,性教育开始复苏。1980年,联合国人口基金会项目开始在中国进行青春期教育,在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几十所学校进行试点。1988年,国家计生委联合教育部发布非指令性文件,要求在中学开展青春期教育。1992年、1996年,教育部联合计生委再次发文,提出在初中开展性健康教育课程。2002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开始施行,它规定“学校应当在学生中,以符合受教育者特征的适当方式,有计划地开展生理卫生教育、青春期教育或者性健康教育”。这标志着学校的性教育在我国获得了正式的法定地位。第二节性教育与青少年性问题的社会构建性教育的目的:社会控

7、制与个人权利前者的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这其实是把性教育当作“灭火器”来使用。但是,这种“灭火器”的目标其实只是一个错觉。西方历史告诉我们:无论进行或者不进行性教育,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越轨”性行为发生率都在整个20世纪里攀升,而且居高不下。“性解放之火”,是由于方方面面多种多样的社会原因造成的,性教育作为其中一个并不那么重大的因素,既不能独自完成“灭火器”的使命,也不会全都发挥“助燃剂”的功效。③普及性教育所改变的,只是增加了避孕套的使用率。后者则旨在维护个人通过“性”来获取幸福安康(well-being)的权利。它注重的不是“性”的消极面,

8、而是希望从积极、肯定的角度看待性对于人生的价值。在这种取向的性教育看来,性是个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