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甲酸类药物在皮肤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维甲酸类药物在皮肤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ID:18653661

大小:340.4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9-19

维甲酸类药物在皮肤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_第1页
维甲酸类药物在皮肤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_第2页
维甲酸类药物在皮肤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_第3页
维甲酸类药物在皮肤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维甲酸类药物在皮肤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临床指导维甲酸类药物在皮肤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严日方陈连军(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上海200040)中图分类号:R986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6—1533(2010)04—0156—04维甲酸类药物(retinoicacids,RAs)是一组与维生5)减少黑素。维甲酸类药物能减少黑素体运送至表素A结构相似的化合物,包括维生素A的各种天然及皮细胞,并可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从而减少黑素生成。人工合成衍生物,是维持生长和发育必不可少的物质。6)抗衰老作用。维甲酸类药物能抑制胶原纤维酶活1960年,德国皮

2、肤病学家Stuttgen成功地将维甲酸类药性。物外用于各种角化不良及角化过度性皮肤病治疗。然而,7)抗炎作用。维甲酸类药物能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在治疗这些疾病时发现,维甲酸类药物的治疗剂量接近及其代谢物的产生,使炎症因子HLA—DR、ICAM一1和其中毒量,从而严重限制了此类药物的临床应用。为了IL一6等表达下降。获取高效、低毒的化学药物,化学家们对维生素A的8)其它。维甲酸类药物也具有对糖皮质激素的拮抗化学结构进行了改造,至1968年仅Roche实验室就开作用、对真皮基质合成的影响和促血管生成作用等。发、

3、筛选了l500余种维生素A结构相关物质,统称为“retinoids”。目前,维甲酸类药物已广泛用于治疗各种角2分类化异常性皮肤病、光老化性皮肤病以及多种皮肤肿瘤,维甲酸分子结构可分为三部分,即环结构、多烯侧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链和极性终末基团,这三部分有不同基团取代时就会产生生物活性不同的化合物。目前,根据结构不同,维甲1作用机制酸类药物常分为三代:第一代维甲酸类药物系通过改变1.1维甲酸受体极性终末基团形成,常见的有全反式维甲酸(tretinoin)、近年发现,维甲酸受体属皮质类固醇一甲状腺一13一

4、顺维甲酸(异维甲酸,isotretinoin)和维胺酯(viaminate)维生素D受体族,有维甲酸受体(RARs)和维甲酸x等;第二代维甲酸类药物改变了环结构,如依曲替酯(阿受体(RXRs)之分,且均有、p和^y三种亚型。维甲酯,etretinate)和依曲替酸(阿维甲酸,acitretin)等;RARs的不同亚型介导不同的生物效应。其中RAR一第三代维甲酸类药物由芳香环取代多烯侧链形成,如芳为最常见的RARs,位于表皮全层、毛囊外根鞘、小汗香维甲酸乙酯(阿罗神,arotinoidethylester)

5、、阿达帕林腺和皮脂腺巾,是维甲酸作用于角质形成细胞的主要靶(adapalene)和他扎罗汀(tazarotene)等。受体⋯。维甲酸在表皮和毛囊中是主要通过RAR一和RXR—这两种受体亚型产生活性的,能直接调节基因3在皮肤科中的临床应用转录,参与并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及炎症过程。3.1银屑病1.2作用机制维甲酸类药物具有调节表皮增殖,调节T细胞反应,维甲酸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包括:抑制趋化反应,活化单核白细胞作用。此外,还可提高1)调节上皮细胞和其它细胞的生长、分化和修复。正常皮肤和银屑病皮损处朗格汉斯细胞数量

6、,对自然杀维甲酸可通过调节表皮生长因子的丝裂原作用,使表皮伤细胞具有免疫刺激作用。细胞DNA合成和有丝分裂指数增加,诱导表皮增生,使全身用维甲酸类药物常用于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颗粒层和棘细胞层增厚。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掌跖脓疱病以及难治性寻常型银2)抑制肿瘤。在体外实验中,维甲酸可抑制恶性黑屑病。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多的是依曲替酸,其为依曲替素瘤细胞的增殖,减少人类髓样白血病细胞无性系的生酯在体内的活性代谢物,单独使用或联合治疗均能获得长。较好的疗效。依曲替酸用于治疗慢性斑块型银屑病的初3)调节免疫功能。维甲

7、酸类药物具有辅助抗体产生、始剂量为0.5rag/(kg·d);用于治疗脓疱型银屑病的剂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增加郎格汉斯细胞数等免疫调节作量为1.0rag/(kg·d);用于红皮病型银屑病则通常从用。较/J,~q量即0.25mg/(kg·d)开始,然后逐渐加量。数4)抑脂作用。通过动物皮脂腺模型发现,异维甲酸项研究表明,8wk治疗可使50%~60%的慢性斑块可使基底细胞成熟过程延长,从而使皮脂腺细胞数减少,型银屑病患者获得50%改善,l2wk后PASI评分改善皮脂合成减少。70%~75%。维持治疗6~12个月

8、后,大部分患者能获得156上海医药2010年第31卷第4期临床指导满意的疗效。对于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依曲替酸治疗化过程的作用,故可用于治疗角化性皮肤病,如毛发红的有效罱夏为84%J。依fH1替酸单用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糠疹、鱼鳞病、毛囊角化症、扁平苔藓和融合性网状乳也有不错的疗效。但一般认为,依fH1替酸对银屑病性关头瘤病等。节病无效。3.4肿瘤及癌前期病变第三代维甲酸类药物他扎罗汀外用治疗银屑病的维甲酸能抑制多种恶性肿瘤细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