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部解剖生理课件

眼部解剖生理课件

ID:18742044

大小:10.17 MB

页数:79页

时间:2018-09-22

上传者:U-10243
眼部解剖生理课件_第1页
眼部解剖生理课件_第2页
眼部解剖生理课件_第3页
眼部解剖生理课件_第4页
眼部解剖生理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眼部解剖生理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眼部解剖生理 2眼球眼球如同一台照相机 3眼球视网膜:“照相机”“底片”中央凹:最高视敏度视神经:视觉信号传输虹膜:调节入眼光线强度角膜:最主要屈光成分晶体:实现对焦(调节)玻璃体:一种通透的、胶冻样物质,填充在眼球中间 4成人眼球前后径平均为24mm,垂直径平均23mm,水平径平均23.5mm。前后径的变化范围约为21-26毫米;远视眼者前后径较短,近视眼者前后径较长。 5眼球的一般标定 6眼球壁分三层外层纤维膜巩膜角膜中层葡萄膜虹膜脉络膜睫状体内层视网膜 7横径11.512mm,垂直径10.511mm,3岁接近成人直径小于10mm或大于13mm为异常角膜组织内没有血管:透明营养来源于三方面:角膜缘毛细血管网泪液房水:主要来源角膜 8上皮细胞层:再生能力强前弹力层:不能再生,损伤后云翳或白斑基质层:损伤后不能再生,瘢痕组织后弹力层:易断裂,损伤后可以再生内皮细胞层:角膜-房水屏障功能密度随年龄增长而降低10岁时3792个/mm281岁时为2347个/mm2损伤后不能再生角膜组织学 9透明、无色、没有血管:光线透过屈光力强:全眼球屈光力的70%化学成分:水(72-82%)、蛋白质、酶、粘多糖、无机盐等角膜生理学 10表面脂质层:睑板腺、Zeis腺、Moll腺分泌,防止泪膜蒸发和泪溢。中间水质层:由附属泪器组织和泪腺分泌;内层粘液层:杯状细胞分泌,亲水性,使泪膜得以形成并保持稳定。角膜表面泪膜 11质地坚韧、呈乳白色不透明的致密结缔组织与视神经交接处分为内外两层外2/3移行于视神经鞘膜,内1/3呈网眼状,为巩膜筛板巩膜 12巩膜厚度差异很大最厚处在眼后极部,达1mm最薄处为直肌附着点附近,仅0.3mm自后向前,厚度渐减,赤道部0.4-0.6mm角膜缘处再度变薄。女性、高度近视巩膜变薄外伤巩膜破裂:角膜缘、直肌附着处、赤道部。巩膜 13前弹力层止端后弹力层止端(Schwalbe线)结膜Schlemm管巩膜突虹膜大环1.75mm角膜缘 14上皮细胞增殖的起源细胞具有极大增殖潜力、细胞周期长、不对称分裂占整个细胞群体0.5%-10%角膜缘干细胞(stemcells) 15俗话说就是“干什么都行的细胞”。能够自我复制,具有高度分化潜力,能分化为不同细胞类型的原始细胞。如肌肉细胞、红细胞、神经细胞等。这种细胞在胚胎期很多,在成人成人很少或很难发现。只要还有能力分化成其他种类的细胞,就被称为是干细胞。受精卵是一个最初始的干细胞。完整的人体形成后,其中一些细胞仍然具有分化的能力,如造血干细胞,能够分化成红细胞、白细胞等各类血细胞而生长成整个血液系统。全能干细胞(totipotentstemcell)当母体的卵细胞和父体的精子融合为受精卵(zygote),其可以分化为一个完整个体需要216种不同的细胞系。受精卵和其经过3次细胞分裂后的8个细胞团,具有发育为一个完整人体的能力,这称之为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pluripotentstemcell)可以分化为身体中的各种细胞类型,但不能发育为一个完整的胚胎。在胚胎发育5天时,囊胚形成,其外层囊胚细胞分化形成胎盘,内层约50种细胞形成发育中的胚胎组织,这些细胞成为多能胚胎干细胞(Pluripotentembryonicstemcells,ESCells)专能干细胞(multipotentstemcell)或成人干细胞(adultstemcell)随着发育的进程,细胞向更加专门化分化。但在成人体内仍有少量部分分化的具有分化能力的细胞存在。这种细胞可有限度向专门细胞类型分化的细胞称为专能干细胞。如成人骨髓干细胞移植,就是利用成人骨髓中干细胞移植到白血病患者,其再分化为机体所需要的血细胞。什么是干细胞(stemcell) 16虹膜(iris)睫状体(ciliarybody)脉络膜(choroid)葡萄膜 17类似照相机光圈,虹膜开大或缩小调节进入眼内的光线,保证视网膜成像清晰虹膜 18前1/3较肥厚,称睫状冠,后2/3薄而扁平称睫状体平坦部睫状体 19①调节屈光状态:经晶状体悬韧带可调节晶状体的屈光度。②睫状突分泌房水,维持眼内压并营养眼内组织。③调节眼内压。环形肌收缩,睫状小带放松,晶状体变圆,屈光度增加纵向肌收缩,脉络膜前部前移,将巩膜突拉向后,前房角和巩膜静脉窦开放,有利房水外流睫状体生理学 20前起于锯齿缘,后至视神经周围,位于视网膜和巩膜之间富含血管,供养视网膜外层血供主要来自睫状后短动脉血管因粗细可分三层:大血管层,中血管层,毛细血管层;脉络膜毛细血管汇成4~6条涡状静脉穿出巩膜脉络膜 21①眼球血库,营养外层视网膜、晶状体和玻璃体。②含丰富色素,对眼球起遮光和暗房作用③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有很多窗孔样空隙,因而比视网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大,很多物质如染料(台盼蓝、荧光素钠等)、肌球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等均可通过。荧光血管造影时,荧光素能迅速外漏至血管外。④炎症时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渗出,故具有免疫功能。脉络膜生理学 22视网膜范围:前起锯齿缘,后接视盘,外邻脉络膜,内侧为玻璃体组织:10层,三个神经元视盘:直径1.5mm,中央有生理陷凹。视乳头上无视细胞,在视野中形成生理盲点。黄斑:视网膜正对视轴部,视力最敏锐处。中心凹部最薄,只有锥体,其他层次缺如。营养:视网膜中央动脉营养视网膜内5层脉络膜血管营养视网膜外5层。生理:感光传导,锥体完成昼视觉,精细视觉和色视觉,杆体完成暗视觉。 23神经纤维层神经节细胞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光感受器细胞视网膜 24 25视网膜色素上皮单层六角形细胞色素屏障作用:暗房血-视网膜外屏障物质转运,传递来自脉络膜的营养吞噬光感受器外节脱落的膜盘及代谢产物。 26 27眼底:玻璃体、视网膜、脉络膜、视神经 28视网膜2个屏障2个血管系统3个神经元4处玻璃体视网膜粘连 29视网膜屏障视网膜内屏障视网膜外屏障 30视网膜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视网膜内5层)脉络膜循环(视网膜外5层)视网膜有深浅2层毛细血管动、静脉交叉处:共用血管鞘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解剖基础 31视网膜:黄斑 32视网膜玻璃体视网膜4处粘连紧密玻璃体基底部视神经乳头黄斑视网膜血管 33视网膜脱离 34谁家的猫? 35 36眼球内容物眼内腔前房(anteriorchamber)后房(posteriorchamber)玻璃体腔(vitreous)眼内容物房水(aqueoushumor)晶状体(lens)玻璃体(vitreous) 37角膜,虹膜、晶状体、睫状体共同围成充满房水,容积0.25-0.3ml中央轴深3.0-3.5毫米,周边渐浅周边深度≥2/3角膜厚度随年龄、屈光、调节状态等改变近视眼、无晶体者较深,远视眼较浅。前房 38房水排出的主要途径,维持正常眼内压其前外侧壁为角膜缘,后内侧壁为虹膜根部和睫状体前面,前房角通常为25º-45º。前房角解剖结构或房水排出功能异常,房水排除受阻,眼内压升高,导致青光眼发生。前房角 39①Schwalbe线,后弹力层止端;②巩膜突③小梁网Schlemm管区引流房水,称功能小梁;前1/3不能引流房水,称非功能小梁。④Schlemm管:房水输出管道,外壁有25-35条集液管与巩膜内静脉丛相通。前房角结构 40房水循环 41不含血管和神经,囊透明,有高度弹性前囊和赤道部囊下为立方形上皮细胞上皮细胞到赤道部伸长、弯曲,移向晶状体内部,成为晶状体纤维,规则排列并不断挤向核心部。周围部称皮质,中央部称核晶状体 42屈光指数为1.44眼的调节功能:视近物时,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放松,晶状体由于其本身弹性变凸,折光力加强;视远物时则相反。随年龄增长,晶状体逐渐硬化而失去弹性,调节功能减退,称为老视。晶状体还有滤过紫外线的功能,保护视网膜免受光毒损伤。晶状体生理学 43晶状体混浊---白内障 44玻璃体组成纤细的胶原(collagen)结构、亲水的透明质酸(Hyaluronicacid)和细胞成分组成。球样玻璃体的容积约4ml玻璃体周围由视网膜内界膜构成不完整的基底层(basallamina)。连接视网膜的玻璃体增厚约100-200m,称皮层玻璃体19.1基底层皮层 45玻璃体的胶原玻璃体胶原80%为II型胶原IV型胶原交联于胶原纤维的表面V/XI型胶原组成玻璃体胶原纤维的核心部分玻璃体不同部位,胶原密度不同 46玻璃体的透明质酸透明质酸是由D-葡萄糖醛酸和N-乙酰氨基葡萄糖组成的粘多糖胶原构架之间充满大的透明质酸分子,作为“减震体”,和大分子的“海绵”吸收大量的水分Mannitol通过脱水透明质酸海绵收缩玻璃体正电荷蛋白,如血红蛋白的铁离子可以沉淀透明质酸,致胶原塌陷,凝胶液化 47玻璃体胶原和透明质酸的组合玻璃体凝胶是由带负电荷的双螺旋透明质酸分子和胶原纤维相互作用形成的网状结构严重的炎症,热(>50o),pH值下降,胶原酶可破坏胶原纤维,导致透明质酸丧失和胶原塌陷,最终导致凝胶液化。19.2 48玻璃体的细胞成分玻璃体细胞(hyalocytes):玻璃体表面,合成透明质酸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神经纤维层胶质细胞(glialcells) 49玻璃体视网膜粘连先天性玻璃体基底部视网膜血管部视盘边缘黄斑中心凹获得性格子样变性脉络膜视网膜瘢痕 50玻璃体视网膜粘连玻璃体凝胶破坏,胶原塌陷,纤维膜收缩可在玻璃体视网膜粘连紧的部位导致视网膜裂孔形成或视网膜血管破裂P19.4 51玻璃体凝胶锚定在视网膜内界膜上视网膜交界区的玻璃体纤维和内界膜组成基底层(basallamina),二者均由Muller细胞在胚胎第五周合成基底层随年龄增加逐渐增厚 52玻璃体视网膜粘连:胶质细胞增殖胶质细胞可以进入玻璃体腔,增殖,导致视网膜前膜形成(cellaphanemaculapathy)炎症,外伤等因素导致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可导致视网膜玻璃体粘连加固,和大范围视网膜前膜形成 53玻璃体变性的早期类型,由于透明质酸溶解,胶原网部分塌陷,液化池形成胶原条索产生“浮游物”主诉年龄性改变,近视提前,也见于玻璃体炎症,出血,眼内手术,遗传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19.10B玻璃体早期变性:玻璃体凝缩 54玻璃体的年龄性改变1.正常的凝胶2.年龄性改变:透明质酸减少,胶原塌陷,液化腔形成3.玻璃体劈裂,皮层劈裂4.玻璃体后脱离 55玻璃体的年龄性改变玻璃体液化,液化池形成(A)玻璃体凝胶塌陷,纤维形成(B)玻璃体后脱离:比前脱离常见(C)玻璃体前脱离(D)基底层增厚(E) 56玻璃体变性:玻璃体后脱离>50y,58%>65y,65%-75%PVD的发生与玻璃体粘弹性丧失相关玻璃体和视网膜分开的部位取决于交界区的粘连和凝胶内部的内聚力 57玻璃体后脱离的并发症粘连部血管破裂导致出血视网膜裂孔和视网膜脱离,15%内界膜的缺损刺激胶质细胞移行到缺损部,导致视网膜前膜:黄斑前膜中心凹周围玻璃体不完全后脱离导致老年特发黄斑裂孔的发生 58从视网膜光感受器起,到大脑枕叶皮质视觉中枢为止的全部视觉神经冲动传递的径路。视神经(opticnerve)视交叉(opticchiasm)视束(optictract)外侧膝状体(lateralgeniculatebody)视放射(opticradiation)视皮质(visualcortex)视路 59视交叉 601.瞳孔对光反射光线照射一侧眼,引起两侧瞳孔缩小的反射。2.近反射视近物时,瞳孔缩小,与调节和集合作用同时发生,称瞳孔近反射。由大脑皮质协调完成。瞳孔反射 61眼附属器眼睑结膜眼眶眼外肌泪器 62组织学:五层皮肤层皮下组织层肌层睑板层结膜层眼睑 63眼睑血管上下睑缘动脉弓:颈外动脉面动脉支颈内动脉眼动脉支组成上睑周围动脉弓静脉:浅—颈内颈外静脉深—海绵窦淋巴管下睑内2/3,上睑内1/3睑板进入颌下淋巴节其余部分进入耳前淋巴节 64神经三叉神经I,II支面神经支配眼轮匝肌动眼神经支配上睑提肌交感神经文配Mulle肌,收缩时睑裂增宽腺体睑板内有睑板腺(Meibom腺)Moll腺、Zeis腺眼睑 65保护眼球瞬目:湿润眼球表面使角膜保持光泽清洗结膜囊眼睑生理学 66睑结膜(palpebralconjunctiva)穹隆结膜(fornicalconjunctiva)球结膜(bulbarconjunctiva)结膜 67结膜组织学不角化的鳞状上皮上皮层杯状细胞—黏液(睑结膜、穹隆结膜)粘膜腺样层—浆液固有层(血管、淋巴)纤维层-滤泡 68眼睑动脉弓:睑结膜、穹隆结膜、角膜缘4mm外球结膜结膜后动脉:结膜充血睫状前动脉结膜前动脉角膜缘血管网:睫状充血结膜血液供应 69泪腺:副交感神经支配,司泪液反射分泌(疼痛,情感)泪道:泪点,泪小管,泪总管,泪囊,鼻泪管泪膜:脂质层(麦氏腺);水质层(副泪腺);粘液层(杯状细胞)眼睑运动润滑;提高角膜光学质量,清洁杀菌(溶菌酶等)泪器 70主要作用次要作用内直肌内转外直肌外转上直肌上转内转和内旋下直肌下转内转或外旋上斜肌内旋下转和外转下斜肌外旋上转和外转神经支配:动眼N:上下内直肌、下斜肌外展N:外直肌滑车N:上斜肌血供:眼动脉肌支眼外肌 71 72颧骨额骨蝶骨筛骨泪骨上颌骨眼眶的眶骨及其他解剖结构鼻骨眼眶(orbit) 73视神经管:视神经,眼动脉眶上裂综合征:III、IV、VI、V(眼支),眼静脉、交感和副交感受损,上睑下垂、眼内外肌麻痹、眼神经分布区感觉消失等。眶尖综合征:眶上裂综合征伴有视神经损害。眼眶(orbit) 74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前动脉睫状血管系统睫状后短动脉睫状后长动脉眼的血液供应 75视泡与视杯的发育:胚胎3周:视泡,视茎(视神经始基)体表外胚层增厚形成晶状体板,晶状体板内陷形成晶状体泡;视泡顶端凹下形成视杯视杯内层演变成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外层演变成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胚胎第5周:胚裂开始闭合,胚裂闭合不全,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和虹膜缺损眼胚胎发育 76神经外胚层:视网膜,视神经、虹膜上皮、瞳孔括约、开大肌、睫状体上皮和玻璃体。体表外胚层:晶状体、角膜上皮、结膜、眼睑皮肤和泪器。中胚层:血管、巩膜、角膜实质及内皮、虹膜实质、睫状肌、脉络膜、眼外肌、眼眶、原始玻璃体、眼睑肌肉及睑板。眼球各部的发育 77正常视网膜血管发育胚胎4个月视网膜血管从视盘向着锯齿缘方向生长鼻侧血管在8个月到达锯齿缘颞侧视网膜血管在10个月到达锯齿缘妊娠24周:视网膜血管发育仅发展到正常的一半 78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第一阶段:高氧使血管生长停止,导致视网膜缺血。第二阶段:视网膜缺血刺激VEGF的过度表达,新生血管生成,发生ROP 79THANKS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