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购升温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团购升温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ID:18742446

大小:143.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9-22

团购升温现象的经济学分析_第1页
团购升温现象的经济学分析_第2页
团购升温现象的经济学分析_第3页
团购升温现象的经济学分析_第4页
团购升温现象的经济学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团购升温现象的经济学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团购升温现象的经济学分析提要:  本文主要分析了团购升温现象,一方面,通过引入价格歧视模型说明价格低廉从根本上吸引消费者,另一方面,又引入信息不对称模型将传统的电子商务模式和团购进行对比分析团购的优势所在,从而得出团购如此受欢迎的原因。  一引言  今年以来,发源美国的“Groupon模式”以其清晰、简单、直接的商业模式,在国内仅仅几个月时间,已遍地开花。作为新兴的电子商务尤其是网购服务行业的一分支,网络团购开始变得炙手可热。为什么人们如此热衷于团购?它和传统的已经发展较为成熟的B2B(BUSINESSTOBUSINESS)B2C(BUSINESSTOCONSUMER),C2C(CONSUM

2、ERTOCONSUMER)相比有什么优势与不足?弄清这个问题才能够使消费者在面对网络优惠轰炸时能够更为理性的消费。  二背景  1定义:网络团购,国际通称B2T(BUSINESSTOTEAM),指一定数量的消费者通过互联网渠道组织成团,以折扣购买同一种商品。是继B2B,B2C,C2C后的又一电子商务模式。这种崭新电子商务模式的始创者是美国的Groupon,其营运模式是每日推出一件商品(dealoftheday),如果通过网上认购这件商品的用户达到指定数量,全部人就可以用特定的折扣价格购买这件商品,否则交易就告吹。  2.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截止到2010年6月,中国网购用

3、户的规模已经突破1.3亿人,预计未来几年,这一规模将持续上升。  3.截止到2010年6月底,国内团购数量飙升到485家,而且正以迅猛的速度发展着,预计到2010年底,数量有望达到880家。  三价格歧视  为什么团购的价格会如此的低廉,难道商家不会亏损吗?它是通过什么方式盈利的呢?  MODEL1假设商家可以自己制定团购商品的价格,并且具有下降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  若索取一个单一价格,则它是P1,而产量是Q1;现在根据购买又定了两个价格,根据Q2定价为P2,根据Q3定价为P3。  (当需求量大于单一定价时的数量Q1时,价格就会下降,从而低于P1;当需求量小于Q1时,这时价格就会上升,高

4、于P1。)  ? 二级价格歧视指通过对相同货物或服务的不同消费量索取不同的价格来实施。虽然价格普遍下降了,但是通过扩大产量和实现较大的规模经济,更低的单位成本仍能增加商家的利润。团购的特别之处是购买量的庞大并不是来自单一消费者,而是成百上千人的组合。商家正是预知了十分优惠的价格定会吸引一大批顾客而这种价格只有在人数超过一定程度上时才会有可观的收益,才会实施这种策略。  ? 而且边际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记,因为服务行业没有物流和仓储费用,这就使MC曲线下降到较低的程度,使价格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例如电影院MC就近乎为零。  ? 低价格的优势:  (1)吸引客户,尤其是吸引竞争对手的客户  (2)

5、带来回头客,因为团购服务的特点是顾客范围有一定的局限,例如某一饭店推出团购套餐,光顾的肯定是距离那个饭店较近的人们,因为假设人们是理性的,不会为了省几块的饭钱反而把钱多花销在交通上。这样当那些从未去过该饭店的人们在体验过确实很好的服务后,就会因为它的方便成为回头客。  (3)二次消费消费者因为价格低廉的原因消费服务后,往往由于心理因素不好意思只花一点钱就去饭店大吃一顿,总会不得已再买一些额外的东西,即使是大部分人在团购商品之外没有多花费,但只要有那么一些人,就对商家形成额外的收益。  (4)使消费者切实得到一定的优惠,享受较大折扣。  四信息不对称市场——“柠檬市场”  团购信息对称性增强—

6、与传统的B2C,C2C比较,团购中相对改变传统消费行为中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消费者弱势的地位,可以参考团购组织者和其他消费者对产品客观公正的评价,在购买服务中占主动地位。  相反地,传统电子商务模式中就存在着严重信息不对称现象  1柠檬市场(TheMarketforLemons)也称次品市场,也称阿克洛夫模型。是指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即在市场中,产品的卖方对产品的质量拥有比买方更多的信息。在极端情况下,劣等品会逐渐占领市场,从而取代好的商品,导致市场中都是劣等品。  2MODEL2  假设在C2C(consumertoconsumer)—由出售商品的个人在网上发布消息,买家与卖家讨价还价,最终成

7、交的模式中,以淘宝网为例,某种化妆品试用装(含量较少)存在两个种类—正品和高仿品,再假设卖方知道它的质量而买方不知道(买方只有在试用过后才会发现质量的差异),假设买方在买之前想象仿品和正品的可能性各为50%,因此在购买时会把所有的化妆品都看作是“中等”质量的,需求量就会是DM低于DH而高于DL。同理仿制品需求量会变为DM高于DL,最终的结果是售出的化妆品试用装中高于1/2的比例都是仿制品,当消费者明白这一现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