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汇总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汇总

ID:18742594

大小:100.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9-22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汇总_第1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汇总_第2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汇总_第3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汇总_第4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汇总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汇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福州教院二附中必修一复习资料汇总请认真复习班级姓名座号根据近三年考试要点汇总专题一:1、分封制:P6①目的:扩大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封建诸侯,以藩屏周:封建指分封建立).②内容:周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分封对象:功臣,王族,先代贵族。③权力:爵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④义务: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⑤评价:前期加强了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发,扩大了统治区域,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兼并战争的开始,周王室的地

2、位削弱了。2、宗法制:P6①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②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③实质: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④评价:有利于凝聚宗族。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对今天生活的影响:宗庙、宗祠、族谱、重男轻女等观念。3、皇帝制度的由来和特征(07、08):P12皇帝制度始于秦始皇。①由来:统一六国后,嬴政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个字构成了皇帝.②皇帝制度的基本内涵: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朕或诏、玺)具有人治、独断性、随意性的特点

3、。基本特征:皇权至高无上。4、郡县制:是春秋以来逐步形成的地方行政制度。P9①由来:春秋时期,就已有县和郡。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②内容:地方政权机构分郡县两级。郡,最高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③特点:垂直管理。作用:与分封制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是中央集权制度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是官僚政治代替世袭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区别:分封制与宗法制联系,

4、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条件下,按地域划分;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郡县的官吏皇帝任免;诸侯国具有独立性,易发生地方割据;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加强和国家统一。元:行省制。P16①行省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全国分设十个行中书省及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一是中书省直辖的”腹里”(河北,山东,山西),一是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②作用:是我国省制的开端,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5、皇权相权之争: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唐朝中央:三

5、省六部制:①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布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命令),在门下省下设政事堂,在尚书省下设六部.②评价:三省的最官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控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而六部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明朝中央:明成祖永乐帝设内阁,性质: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以司礼监太监予以牵制(宦官参政)。评价:内阁是君主专制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清朝设军机处: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设立军机处。②内容:雍正帝设军机处,由皇帝选择

6、亲信的官员充任军机大臣,军机处机构简单,办事效率较高,政策决策封闭性的特征也更为明显。③军机大臣负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6、监察制度:秦: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负责监察系统。监察制度最早确立与发端。汉:汉武帝时,全国划分十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部,每部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最早地方监察系统。中央由御史大夫主管监察机构。唐元:御史台。宋:提点刑狱司。明:厂卫制度。7、科举制度: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三个阶段。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隋朝创立科举制。利:打破贵族政治、保证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提高行政

7、效率、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有一定的合理性。弊:考试内容多为四书五经,特别是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选拔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专题二:1、列强入侵和民族危机: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4个历史事件)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个历史事件):1.鸦片战争及与《南京条约》:英法等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为夺取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扩张。时间:1840年至1842年。结果:通过《南京条约》首先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南京条约》:①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

8、、福州,宁波,上海,厦门为通商口岸,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