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2006年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ID:18935811

大小:6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27

2006年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_第1页
2006年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_第2页
2006年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_第3页
2006年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_第4页
2006年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2006年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06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 班级___一 选择题(30×2=60)奴隶制的发达表现在制度的建设上。回答1――5题。1、“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是对我国古代奴隶社会土地所有制――井田制的形象描述。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奴隶社会实行的土地国有制  B、井田制实质上是一种公有制C、井田制是私有制不发达的产物 D、随着井田制的崩溃,分封制也崩溃了2、商朝和西周时期,耕地主要集中在各自孤立的都邑周围。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交通不便,远处的土地无法耕作  B、城邑周围的土地较好C、人

2、口稀少,对生产发展要求低   D、生产工具落后,耕作水平低3、关于分封制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反映了中央与地方的统辖关系   B、体现了统治者对奴隶的阶级剥削C、反映了诸候与周王的经济关系   D、体现了奴隶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4、对西周井田制与分封制关系的正确理解是(  )A、分封制决定井田制,井田制影响分封制  B、井田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反作用于井田制C、井田制决定分封制,分封制又决定井田制D、分封制是基础,井田制决定 分封制5、分封制在西周初巩固了周朝的统治,发展了疆域;后期则导致分裂割

3、据,瓦解了周朝的统治。其作用前后不同。关键是由于(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变化 C、大国争霸  D、井田制被破坏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革在政治上的表现和反映尤为突出。回答6――10题。6、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它在政治上最突出的表现是( )A、各诸候国普遍开始变法     B、奴隶起义频繁C、礼乐征伐出自诸候       D、社会动荡,战争频繁7、下列各项与齐恒公霸业无关的是( )A、尊王攘夷  B、葵丘会盟   C、城濮之战   D、相地而衰征8、下列成语或典故所反映的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4、 )道路以目 围魏救赵  问鼎中原  退避三舍A、  B、  C、   D、9、战国时期出现了齐国大夫田氏废掉姜氏而为诸候的事件,其实质是( )A、奴隶主贵族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   B、新兴地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C、新兴地主阶级向奴隶主贵族夺权的斗争D、卿大夫与国君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 10、对春秋战国时期争霸和兼并战争的历史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推动社会制度变革的重要因素   B、促进民族融合C、有益于统一趋势的加强       D、不利于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秦汉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5、时期。回答11――14题。11、下列关于我国古代铁制工具的使用,表述不正确的是( )A、孔子生活的年代没有出现铁制工具B、商鞅变法时,中原已较多地使用铁制农具C、BC3世纪初期,越人已使用铁制农具D吐蕃在文成公主入藏民前就掌握制铁技术12、“一去紫台连朔漠(北方大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杜甫这句诗里的典故是( )A、张骞出使西域 B、甘英出使大秦  C、文成公主入藏  D、王昭君出塞13、两汉对西域地区采取的相似措施包括( )实行和亲政策 派遣使者帮助西域摆脱匈奴的束缚 设西域都护 发展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6、 A、 B、 C、 D、14、丝绸之路开通后,首先传到西域的中原地区的生产技术是( )A、农耕和植棉  B、造纸和印刷  C、陶资和制茶  D、冶铸和水利秦汉时期,思想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回答15――17题。15、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中央集权的强化 思想控制的加强 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   B、   C、   D、16、在战国时期显赫一时的法家后来衰落下去,主要原因是( )A、不利于确立中央集权        B、不利于缓和社会矛盾C、没有反映地主阶

7、级的利益      D、不借鉴古代的统治方式17、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主要是因为(  )A、董仲舒对儒家学说作了发挥   B、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C、儒家思想代表了劳动人民的利益 D、汉武帝作用信奉儒学的人做大官三国两晋南北朝经济在动荡中发展,南北各有特色。回答18――20题。18、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特点有( )江南经济迅速开发,中原相对缓慢 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商品经济水平低 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A、   B、   C、   D、19、南朝时期,

8、江南经济得以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人民的南迁 B、南朝统治者的重视 C、南方土地肥沃 D、北方战乱20、东晋南朝时,江南农业最发达的地区是( )A、三吴地区  B、成都平原  C、岭南地区  D、洞庭湖流域佛教是南北朝时期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回答21――24题。21、下列有关佛教在中国传播的表述正确的是( )龙门石窟是北朝佛教盛行的象征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空前盛行 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东汉明帝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