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应松《母亲》评论

陈应松《母亲》评论

ID:18950502

大小:5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9-20

陈应松《母亲》评论_第1页
陈应松《母亲》评论_第2页
陈应松《母亲》评论_第3页
陈应松《母亲》评论_第4页
陈应松《母亲》评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陈应松《母亲》评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关天茶舍』[学术]是谁抛弃了母亲:从陈应松的《母亲》看当下文学的现实关怀作者:olderbull 提交日期:2007-11-2114:32:00  为了我们的母亲  ——从陈应松的《母亲》看当下文学的现实关怀    一  昨日,漫步至图书馆现刊阅览室,拿起一本杂志,上面转载了陈应松的中篇小说《母亲》(原发自《上海文学》2006年第10期)。很久不能潜心阅读一本书,在五花八门的快餐文化中,随手翻着那些劣质的庸俗的速食图片书籍,然后忧郁地不知何所终。而当我读到了《母亲》的第一句话,就被一种力量所牵引,一直读下去,几欲泪下。  我来自于乡下,虽没有经历饿殍满地,却

2、也品尝过生活的艰难和辛酸。有一段时间,我家几乎家徒四壁,冬天到来了,粮仓里只有一点粮食。我看着母亲,说咱们怎么吃饭呢。母亲说,孩子,只要妈有一口气,就不会饿着的。母亲的眼神是那样的坚定,我就不再恐惧。母亲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天黑下来好久了才回家,去贩馒头卖。一两麦子一两麦子的积攒下来,到了来年夏收的时候,我们没有饿着,还积余了好多粮食。  当再看到《母亲》,看到母亲得病却无法医疗的时候,看到子女无法凑出一点钱来的时候,当我看到母亲瘫痪了还要交修路集资费的时候,当我看到母亲伸手抓住药碗结束自己痛苦生命的时候,我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我不知道我们的知识分子在做些什么

3、,良知安在,关怀安在,悲悯安在?  我不得不要为《母亲》唱首赞歌。《母亲》把触角深入到乡村生活的底层,直面当下乡村社会的苦难,抽丝拨茧,让读者在阅读中得到一种心灵的激荡,并让你难以回避,不得舒服,去正视“我们”生活的现实。《母亲》的意义就在于穿透了现实,把一个生活困苦却又不知苦在何处只能深咽苦楚的悲惨世界呈现出来,从而撕破了当下虚妄的歌舞升平的美丽,还原出一个真正的现实主义。  新文学伊始,就有“为人生的文学”和“为艺术的文学”之别,二者也对文学作出自己的思考、限定和约束。建国后一直到八十年代,文学承担了更多的使命,为政治服务,图解政策,干预现实,一直在社会的

4、前沿作冲锋的号角。且不论其中的“现实主义”有多少“真实”可言,但毕竟在面对和正视,字里行间还是或显在或潜在地表达出知识分子关于生活和生命的思考。再后来,文学逐渐边缘化、多元化,无心也无力承担更多的社会使命,甚至放弃了对现实生活的思考、悲悯和关怀。一方面,消解之风甚嚣其上,消费主义文化充斥于生活的每个角落,知识分子们躲在温柔富贵乡里,享受着自得的快乐,生产并消费着虚妄的脱离尘世的理论、思想,自我迷恋,自娱自乐,不再去关注身边的民生疾苦,无法穿越悲凉的现实;另一方面,意识形态加强对舆论的控制,通过主旋律而使其治下的人民主动或被动的接受了说服,知识分子们也在这种控制

5、中对主旋律进行着诠释、宣传,营造出一个莺歌燕舞的美丽新世界。当然,也有诸多知识分子保持着独立的批判精神,在对底层的关注中为其叙述着并代言着,承继着来自于传统中的“为生民立言”的入世精神。  二  小说第一句话,“得知妈中风了,青香的腿一下子软了”,就把整个故事带入了对苦难的叙事之中。在这个苦难叙事中,一方面是兄弟姐妹对母亲生命的维系和坚持,一方面是其他各种势力对母亲生命的驳斥和拒绝。母亲的生命,从最低的意义上说,是一个人的生命,每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利;从高的意义上说,是生我养我的母亲的生命,更应该尊严的幸福的活着。  青香的腿软,其实是为整个故事及其结局作了最贴

6、切的预定,知道了开始,也就知道了结局,即使努力,也是枉然。母子间的血浓于水,自是腿软的原因;母亲得了一场不该得的病,才是腿软的最深层的原因。“听说城里人爱得这种病,当官的爱得这种病,劳动人民也能得这种病?”病,成了社会阶层的一种表征,是对现世社会的最大的讽刺。“当官的”、“城里人”与“劳动人民”之间已形成了一个豁大的鸿沟,难以逾越,也无法逾越。其中的不公已深深地印入人们的脑海里,并形成一种集体无意识。  在对母亲生命的坚持和拒绝中,各种力量相互冲撞。坚持的力量看起来是那么的软弱无力,希望渺茫,或者无望,但终知如此,也要决绝地走下去。然而,前行的路是荆棘丛生,砾

7、石满地,希望的火光刚刚点亮,就被无情地摁灭了。  医院抛弃了母亲,“医生觉得再榨不出他们多少油水来,干脆地说,那就办出院手续。”接着村长在几个贫穷的儿女身上又加了一把刀,修路的集资款也正收到母亲的头上。母亲虽然“不能走路了也交修路费”,但这“不是村长心狠,村长也是个好人”。村长的征收集资款却让大哥高兴,因为“这证明大哥说的‘咱村里穷死’的话是真话。”而“会计是个不讲情面的家伙,有点酒鬼风范,一只鼻子通红,上面全是坑坑凹凹,两只野猪眼,一对狼耳朵”,凶狠地说“死了就不交了。活一天交一天。九十岁一百岁也得交,谁叫她是村民呢”。因为“这不是公路,是我们乡通往外面的致

8、富路,光明路,幸福路”。而免除征收的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