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苏北农村道德建设现状及对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苏北农村道德建设现状及对策

ID:19213927

大小:33.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9-29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苏北农村道德建设现状及对策_第1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苏北农村道德建设现状及对策_第2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苏北农村道德建设现状及对策_第3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苏北农村道德建设现状及对策_第4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苏北农村道德建设现状及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苏北农村道德建设现状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苏北农村道德建设现状及对策  【摘要】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目标要求。在国民道德建设方面,农村任重而道远。调查发现,当前制约苏北农村道德建设的因素主要有:一是,村民文化素质总体偏低,道德意识薄弱,道德自觉不够;二是,受制于农耕文化和以血亲关系为核心的聚居方式的影响,村民社会公德意识普遍缺乏;三是传统文化教育的断代,村民耻感较低。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以期为我国农村道德建设做些力所能及的贡献【关键词】苏北农村;道德建设;传统文化;社会公德10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

2、程度显著提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目标要求。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显著增强和国际地位的快速提升,国民素质尤其是道德素质日益引起国内外的高度关注。由于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完全同步性,与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相比,国民的道德建设进步缓慢,近几年关于国民道德滑坡的国内外评论不绝于耳。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公民的道德建设,从宏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到微观的家风家规建设,公民道德建设受到全国上下空前的关注。与城市相比,农村的道德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块短板,是制约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的核心要素。在经济实力上

3、苏北人均GDP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规律说明对苏北农村道德建设情况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全国农村道德建设情况的一般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课题组下发了1000份调查问卷,以盐城市的几个乡镇为样本,对村民实施随机抽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985份,问卷有效率达98.5%,基本达到调查组最初设计的目标要求。调查组随即对有效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甄别、归纳和整理,并在此基础上对苏北农村道德建设状况进行了定性分析,以期为我国农村道德建设贡献可行的意见和建议1当前苏北农村道德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10进

4、入新世纪以来,苏北农村道德建设依托的经济环境和人文因素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对农村的道德建设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农民经济收入的快速增长,物质的日渐丰裕;农村家庭电视和手机媒体的普及,村民接收外界资讯和可享受的教育资源的增多和享受较多家庭关爱的新生代农民的长成等,所有这些向好的因素合力助推农村整体道德水平的提升。但是,根据调查发现,当前苏北农村道德建设与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的预期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课题组主要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三个维度设计调查问卷,以期能够较全面的反映出农村道德建设总体状况,调查结果发现

5、:在公共事务方面,从个人私利出发,损人利己,将侵犯集体利益视为正当的现象突出,诸如拆迁过程中的私拉乱建现象比较普遍;在经济领域,制假售假、生产加工贩卖有毒食品、恶意圈钱现象屡禁不止;在邻里关系上,因小事而产生邻里不和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家庭伦理关系上,父子不和、婆媳不睦,老人晚年生活得不到子女保障的案例仍屡见不鲜;在农村文明生态建设上,离“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相差甚远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会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和进步,反之则会阻碍社会存在的进步。为了助

6、推农村发展质的飞跃,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既定目标并向现代化迈进,必须切实提高农民的道德素养,构建乡风文明的农村道德生态2影响苏北农村道德建设的主客观因素本文的道德建设,是将符合社会历史前进方向的、体现多数人利益的、为当前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一系列以善恶评价为特征的日常行为规范内化为人们的心里认知并指导其行为的建构过程,由此可知,道德建设是一个内化与外显的双向过程,这就决定了道德建设的过程性和持久性。根据调查可知,当前影响苏北农村道德建设的主客观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01)村民的文化素质总体偏低,导致村民道德意识较弱,

7、道德自觉不够教育是道德获得的主要渠道,从总体上来说,个体享受的教育程度与其道德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由于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受制于国力因素的影响,城乡二元差别仍然很明显,尤其在文化素质上,村民整体文化素质偏弱,苏北农村教育属于江苏的洼地,2010年第六次江苏省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江苏农村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9年。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苏北农村中经济基础较好的,受过初中及初中以上教育的年轻人多选择进程务工并定居城市。在受访对象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高达85%,而且女性为多,

8、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心量、格局、理解力和��公共事务参与的限度,加之他们始终觉得自己是弱势,缺乏自信并对外界有一定的心理隔阂。在可供占有的资源稀缺的现实条件下,在个体的生存和安全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的前提下,个体的利他情怀是很难被激发出来的。所以,在家庭生活和公共事务中容易出现霸道、自私、短视、不合作现象2)长期农耕文化的影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