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农植物保护通论考研资料

南农植物保护通论考研资料

ID:19267370

大小:158.00 KB

页数:39页

时间:2018-09-29

南农植物保护通论考研资料_第1页
南农植物保护通论考研资料_第2页
南农植物保护通论考研资料_第3页
南农植物保护通论考研资料_第4页
南农植物保护通论考研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南农植物保护通论考研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绪论1、植物保护是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以经济、科学的方法,保护人类目标植物免受生物危害,提高植物生产投入的回报,维护人类的物质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实用科学。2、植物保护的对象植物保护是保护人类的目标植物。广义保护对象:在特定时间和地域范围内人类认定有价值的不同目标植物狭义保护对象:人类的栽培作物在农业上所说的植物保护一般是指狭义的栽培作物保护3、植物保护的目的植物保护的目的是采取适宜的措施和策略,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避免生物灾害,最终提高植物生产的回报,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植物保护主要是控制植物的生物(病虫草鼠等)灾害。4、有害生物与生物灾难有害生物是指那些

2、危害人类及其财产利益的生物。植物保护学范畴的有害生物是指那些危害人类目标植物,并能造成显著损失的生物,包括植物病原微生物、寄生性植物、植物线虫、植食性昆虫、杂草、鼠类及鸟兽等。生物灾害是指有害生物大量危害人类目标植物或森林植被等,给人类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在环境中只有极少部分生物可以适应农业生态环境,造成植物生产上可见的经济损失,甚至暴发成生物灾害。如蝗灾。5、植物保护的方式控制有害生物对植物的危害有两类方式,即防与治。◇防:阻止有害生物与植物的接触和侵害,如利用防虫网、害虫驱避剂、保护性杀菌剂、抗性品种等。◇治:有害生物发生流行达到经济危害水平时,采取措施阻止有害生物的危害或减

3、轻危害造成的损失。如利用杀虫剂、治疗性杀菌剂、除草剂及释放天敌等。植物保护并非保护植物不受任何损害,而是将损害控制在一定程度,以不致影响人类的物质利益和环境利益。完全阻止有害生物对植物的伤害不仅相当困难,同时在大多数情况下(检疫性有害生物除外)也是不必要的。6、3R问题(3Rproblem):农药残留(Residue)、有害生物再猖獗(Resurgence)和有害生物抗药性(Resistance)。7、3致:致畸、致癌、致突变。第二章植物病害第一节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一、植物病害的定义植物由于致病因素(生物、非生物因素)的作用,其正常的生理和生化功能受到干扰,生长和发育受到影响,因

4、而在生理或组织结构上出现各种病理变化,呈病态,甚至死亡,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病害。2、“病害三角”:植物、病原和环境“病害四角”:植物、病原、环境和人类干扰3、植物本身由于遗传原因有时出现病变,如白化苗、先天不孕等,称为遗传性疾病,它与外界致病因素无关,因而不同于一般的病害。由于虫咬、冰雹、大风、电击及各种机械损伤对植物造成的破坏没有一个逐渐变化的病理过程,因而称为伤害,而不是病害。39病害造成的直接损失是减少植物特别是农作物的产量。病害也能降低农产品的品质。有些病害侵害的农产品,食用后还可引起人人畜中毒。但有些植物感染病害后会提高经济价值。如郁金香(感染碎锦病毒后,色彩斑爛)、茭白

5、(茭白的食用部分受黑粉菌的感染)。二、植物病害的症状1、植物病害症状的定义植物受病原物侵染或不良环境因素影响后,在组织内部或外表显露出来的异常状态,称为症状。可分为内部症状和外部症状。内部症状要用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外部症状则肉眼可识别,外部症状又分为病状和病症两部分。病状是指植物本身外部表现出的异常状态。病征是指病原物在植物病部表面形成的结构。2、植物病害的病状类型、定义及分类1.变色植物患病后局部或全株失去正常的绿色或发生颜色变化具体又可分为褪绿、黄化、花叶、红叶、脉明等类型。2.坏死植物的细胞和组织受到破坏而死亡。坏死最常见的就是病斑,其它有叶枯、茎枯、穿孔、疮痂、溃

6、疡等类型。3.腐烂植物细胞和组织发生较大面积的消解和破坏,幼嫩和多肉的组织易发生。腐烂可分为干腐、湿腐和软腐。猝倒及立枯也是腐烂的类型。4.萎蔫植物由于失水导致枝叶萎垂的现象。有生理性和病理性萎蔫。生理性萎蔫―由于土壤中含水量过少,或高温时过强的蒸腾作用而使植物暂时缺水,若及时供水,则植物可恢复正常。病理性萎蔫―植物根或茎的维管束组织受到破坏而发生供水不足所出现的凋萎现象,如黄萎、枯萎和青枯等。这种凋萎大多不能恢复,导致植株死亡。5.畸形因病组织或细胞生长受阻或过度增生而造成的形态异常。如矮缩、矮化、叶片皱缩、卷叶、蕨叶、瘤肿、丛枝或发根、徒长及变叶等。3、植物病害的病征类型及定

7、义1.霉状物在植物病部形成的各种毛绒状霉层。2.粉状物植物病部形成的白色或黑色粉层。3.锈状物植物病部表面形成疱状突起,破裂后散出白色或铁锈色的粉状物。4.粒状物植物病部产生的颗粒状物。5.脓状物植物病部在湿度较大时产生胶粘状、似露珠的白色或黄色脓状物,即菌脓,干燥后形成薄膜或胶粒。是细菌病害特有的病征。三、植物病害的类型◇根据致病因素的性质可分为: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1、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即由于不适宜的环境条件而引起的植物病害,这类病害由于没有病原物的侵染,不能在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