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散文读后感800字

冯骥才散文读后感800字

ID:19374240

大小:19.1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01

冯骥才散文读后感800字_第1页
冯骥才散文读后感800字_第2页
冯骥才散文读后感800字_第3页
冯骥才散文读后感800字_第4页
冯骥才散文读后感800字_第5页
资源描述:

《冯骥才散文读后感800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冯骥才散文读后感800字  读冯骥才的《花的勇气》这篇文章之后,我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勇敢地面对一切风风雨雨,无论你遇到什么挫折,只要有勇气,就会有希望。  回想作者初次看到的只是绿色连着绿色的维也纳,显得非常单调。“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下次再来,非躲开四月不可!”作者为眼前看到的景色而感到失望。同行的小吕听到这番话,把他带到一片非常开阔的草地上,让他扒开草好好看看,此时作者又非常吃惊,因为他看到的是青草下面藏着密密的小花,它们纯洁、娇孝鲜亮,只比青草矮几厘米,好象只要一使劲,就会齐刷刷地冒出来。  看到这里,我已经被触动了。因为这些花儿不是为外面的风吹雨打而胆怯

2、,而是被草压在下面。但是终有一天顽强的花儿会冲出草丛,特别引人注目。  时间过得飞快,作者马上就要离开维也纳去意大利了,但还未看到这些花儿从草丛中冒出来,此时作者又感到非常遗憾。没想到,就在作者走的那天,外面蒙蒙细雨把车窗遮得像拉了一道纱帘。隔着车窗,看不清外面,但窗外的颜色明显变了:一片绿色的维也纳此刻变得五彩缤纷,白色、黄色、紫色,在车窗上流动。作者下了车,看到了一片花的原野,这正是前几天那片千万朵花儿藏身的草地。这景色与前几天的相比,简直是改天换地。此刻作者心中感慨万千。  小小的花儿居然有如此的气魄,使作者心头怦然一震,让他明白了生命的意义是勇气。  花都有这样的勇气,何况

3、是人呢?。  春天不是有远方来到眼前,不是由天外来到人间;它原是深藏在万物生命中的,它是从生命深处爆发出来的,我是生的欲望,生的能源与生的激情。  春天一直在我心里。压抑久了,需要召唤出来。  我至今不喜欢谈自己往日的苦楚与磨砺。相反,我却从中领悟到苦字的分量。苦,原是生活中的蜜。人生的一切收获都压在这沉甸甸的苦字下面。  想起那句:以苦为乐。  强者之力主要是创造力。只有在匪夷所思的承受中才会感到自己属于强者。  当我第一天午休后跨出宿舍楼,我问凄凉地问自己:难道今后的1000天我都要这样度过吗?事实是,我承受下来了。生命中有过这样的体验,就是在失去希望和理想后,仍能生存,不是一

4、种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本色吗。就像袁朗告诉吴哲的那样。  有人说夏,极尽华丽之美。而我从中感受到的,却是夏的苦涩与艰辛,甚至还有一点悲壮。  夏,高考辉煌的日子。而我如此平静。确如作家所言,有一点悲壮。  艺术原本是欺骗人生的。  艺术其实是安慰人生的。  艺术,我喜欢,因为心里还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生活就是创造每一天。我们要用情感、忠诚、爱心、责任感,以及创造性的劳动去书写每一天的日历。把这一切深深嵌入记忆里。我们不是有能力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充实以及具有深度和分量吗?  岁月何其速  哎呀又一年  花叶全无迹  存世唯诗篇  这句话改变了我的生活基调,行为风格。好好活,做很多很

5、多有意义的事。这样不会焦虑,不会寂寞,不会浮躁。把原材料构筑成厚实的自由,一如许三多。人要有目标,不过更多的是一个方向。它为我们勾勒出生命的走向和轮廓,给我辨别和取舍的标准,这是骨。而魂,则是许三多式的过程。  为什么我喜欢日历?因为日历具有生命感。或者说日记里叫我随时感知自己的生命并叫我思考如何珍惜它。  一个忠实记录与反思,一个用心地写作。  人可以没时间,但不能没有三个时间:阅读的时间,思考的时间,写作的时间。  我做到了  冯骥才散文读后感800字  昨晚在自习教室里翻看了冯老先生的几篇文章,心里的和弦已然被拨起,久久未能平息。  记得冯老先生曾经说过,最浓烈的感情难以表达

6、出来,最脆弱的感情只能珍藏在自己心里。那种人生感,那种凄然,那种无可奈何,正像我们无法把地上的落叶抛回树枝上去。我不知道的,你是否能够读懂!也许明了,却也无可奈何,因为爱情是一条单行道。然而纵使人生就像雨果的悲惨世界,可我们也还是要笑着渡过的。  记得冯老先生曾经说过,孩童有童稚的美,青年有健旺的美,你有你中年成熟的美,我有我老来冲淡自如的美。就像大自然的四季,各有各的美吗?虽是如此,可我还是特想知道,真的是到了什么季节就享受什么季节吗?如若无所偏爱,又何必去希冀呢。  是的!对于一些人,故乡只属于自己的童年。它是自己生命的巢,生命在那里诞生,一旦长大后羽毛丰满,它就远走高飞。有一

7、些人是注定要漂泊的,我记得的很多诗人就是如此,像苏轼、杜甫。谈起诗人,也就莫名其妙地想起,郭沫若和郁达夫。于是他们那个年代有名的争论就来了,像是一阵龙卷风。2种思想巨龙似的,互相缠绕着、斗争着,闯入了我的思绪。让人觉得难受。这到底是为艺术而艺术好、还是为人生而艺术好呢?也许都好,只是风格迥异,就像大自然的四季。可是如若无所偏爱,又何必去希冀呢?就算是冯老先生,他不是也做出了1个爱好上的选择吗?人是为了听见自己的心才写作,为了看见自己的心才画画。唉!冯老。  桂林是一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