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管理不能救中国大型批判系列(3)

中国式管理不能救中国大型批判系列(3)

ID:19506336

大小:2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02

中国式管理不能救中国大型批判系列(3)_第1页
中国式管理不能救中国大型批判系列(3)_第2页
中国式管理不能救中国大型批判系列(3)_第3页
中国式管理不能救中国大型批判系列(3)_第4页
中国式管理不能救中国大型批判系列(3)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式管理不能救中国大型批判系列(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式管理不能救中国大型批判系列(3)中国式管理不能救中国大型批判系列(3)“新五四”与中国式管理的终结张羿沈嘉骅在由现代管理迈向后现代管理的世界管理革命浪潮中,管理的大同必定是主流。我们并非否认管理的地方特色,但中国特色不能等同于“中国式管理”。厘清中国式管理问题对中国管理实践具有重大意义中国式管理理论的出现,根本原因是我们对中国现代化的本质与发展趋势缺乏深刻的洞悉。中国当今的现代化不仅与欧美的现代化具有完全不同的时代背景,与日、韩等国家现代化的环境也有很大的差别。中国现代化的背景是知识经济和全球化,而日、韩现

2、代化的背景是工业经济和国家经济。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是人类社会的革命性巨变。在工业经济时代,并没有产生真正的全球化市场,因而也没有产生真正的人类文化大融合。工业经济的特点是国家经济或地区经济,在这种情况下,强调管理模式的地域性或许还情有可原。然而实际情况是,即使在工业经济时代,真正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范式也是全球统一的。日、韩管理与美国管理并没有本质的不同,而只是有一些特色上的区别。工业经济本质上不过是全球化的前奏。如果说工业经济是全球化之前奏的话,那么,知识经济则是全球化的正式上演。用另一种话语来说,如果

3、说工业经济代表着“第一次现代化”,那么,知识经济则代表着“第二次现代化”或“后现代化”。中国当前现代化的本质无疑是“第二次现代化”或“后现代化”。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必须有正确的管理理论,才可能有正确的管理实践。这对中国企业能否成为全球化时代的成功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管理最重要的固然是实践,然而没有正确的理论,就没有正确的实践。以推崇管理理论的实践性而著称的彼得·德鲁克,在《大变革时代的管理》一书中指出:“每一个组织,无论它是否为企业,都有其经营理论。确实,一个清晰、和谐一致、集中的有效理论是极为有力的

4、。例如,1809年,德国政治家和大学者威廉·洪堡根据全新的大学理论创立了柏林大学。随后的100多年直到希特勒的崛起为止,他的理论明确了德国大学的定义,特别是在学术和科学研究领域。1870年,第一家通用银行德意志银行的创立人,首任总裁格奥尔格·西门子也提出了同样的经营理论:通过工业发展运用企业家的资金来统一仍然处于农业化的分裂的德国。自它创立后的20年间,德意志银行成为欧洲首屈一指的金融机构,直到今天仍然保持着这个地位,尽管其间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通货膨胀和希特勒的统治。19世纪70年代,三菱公司根据一项明确的全新

5、经营理论创立起来,在10年内,它成为正在崛起的日本的领袖企业,并在接下来的20年中,成为首批真正跨国经营的公司之一。同样,经营理论也解释了如通用汽车和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成功(它们在20世纪下半叶主宰了美国的经济),也解释了它们面临的挑战。事实上,目前世界上众多大型的成功的企业组织面临的困境,其背后的原因正是它们的经营理论已不再有效了。”德鲁克的论述有力地反驳了以下观点:一、对中国式管理的批判纯粹是一个理论问题、甚至是文字游戏,与管理实践关系不大;二、很多中国企业没有什么理论,也照样取得成功。其中第一种观点是错误判

6、断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不清楚一种错误理论对实践的巨大危害性,也反映了中国人不求甚解的传统习性;第二种观点更为短视,它恰恰暴露了中国企业的一个最危险的病症,即漠视理论、凭感觉管理的病症。可以肯定的讲,任何一家世界500强企业或真正卓越的企业都不是如此。很多中国企业没有什么明确的理论固然可以成功,但那种成功一定是有限的成功和无法长久的成功。这正是当前中国企业需要彻底超越的一种不成熟的状态。中国式管理的本质之辩且不说当前以曾仕强为代表的中国式管理核心思想的腐朽性,将“中国特色”提升为“中国式管理”,本身就是一种画地为牢

7、的做法。这非但与一个大国的身份不相匹配,对管理实践也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任何一种管理理论在运用层面,都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而变化。但现代管理结合中国具体情况,决不会变成“中国式管理”,而最多不过是“中国特色的现代管理”。如果要提中国式管理,从管理科学的角度来说,一定要有不同于西方管理学的范式才可以成立。而到目前为止,管理学只出现过两大范式,即工业经济(或现代)范式和知识经济(或后现代)范式。特别是在全球化时代,后现代管理范式统一全球的大势并不会因为任何地方特色而改变。有“日本特色”的现代管理,但没有“日本范式”的现代管

8、理,因此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日本式管理”。比如说大家公认的“日本式管理”的三大核心: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和企业工会制,都只是日本“特色”,而不是日本“范式”。日本管理在具有自身特色的前提下,其管理学范式与美国或西方管理并没有区别。特别是随着全球化进程,日本企业正在不断放弃原有的一些特色,而与美国管理日益趋同。索尼等日本企业的国际化充分印证了这一事实。作为日本企业国际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