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与造粒课件

混合与造粒课件

ID:19541940

大小:1.36 MB

页数:22页

时间:2018-10-03

混合与造粒课件_第1页
混合与造粒课件_第2页
混合与造粒课件_第3页
混合与造粒课件_第4页
混合与造粒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混合与造粒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章混合与造粒10.1混合10.2造粒10.1混合10.1.1混合的定义一、混合(均化过程):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组分的物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运动速度和方向的改变,使各组分颗粒得以均匀分布的操作过程。其产品称为混合物。如:医药品的混合、玻璃原料的混合、耐火材料的混合、颜料的调制等。二、注意概念:混合,搅拌,捏合(混炼)10.1.2混合的目的一、物料的混合二、作为完成其它目的的间接辅助操作10.1.3混合机理与过程一粉体混合的主要机理1移动混合:粒子成团地移动。2扩散混合:粒子分布在新出现的粉体面上。如圆筒回转机3剪切混合:粉体内形成滑移面。如带式混合机各种混合机进

2、行混合时,以上三种机理均起作用,但以某一种机理起主导作用。二检验标准不均匀的程度(以长度、面积或体积表示的不均质范围)称为检验标准。以长度表示时称为单位混合长度三混合过程混合与偏析是相反的两个过程,反复进行,最终达到混合偏析的平衡。10.1.4混合程度的评价一、混合性能的评价表示分散程度的指标:混合物的均匀度或混合度。获得方法:1两种粉体分成两层的场合2两种组分混合的情况完全混合时理论标准偏差实际混合时实测标准偏差混合度为:理论标准偏差比实测标准偏差10.1.5混合速度10.1.6混合影响的因素1物料的物理性质对混合的影响物料颗粒具有的形状、粒度及粒度分布、密度、

3、表面性质、休止角、流动性、含水量、粘结性等。对流混合最少分料,扩散混合则最有利于分料。2混合机结构形式对混合的影响混合机机身的形状和尺寸、搅拌部件的几何形状和尺寸、结构材料及其表面加工质量、进料和卸料的设置形式等。3操作体积对混合的影响操作条件:混合料内各组分的多少及其占混合机体积的比率;各组分进入混合机的方法、顺序和速率;搅拌部件或混合机容器的旋转速度等。10.1.7混合设备料浆搅拌机10.2造粒10.2.1造粒的定义广义定义:将粉状、块状、溶液、熔融液等状态的物料进行加工,制备具有一定形状与大小的粒状物的操作。侠义定义:将粉末状物料聚结,制成具有一定形状与大小

4、的颗粒的操作。10.2.2造粒的目的单个造粒:突出单个颗粒特性。集合造粒:强调颗粒状散体的集合特性。10.2.3聚集颗粒的形成机理凝聚:许多颗粒相互粘结形成二次颗粒,并结成团块的现象。一、粒子间的结合力1.固体颗粒间引力2.可自由流动液体产生的界面张力和毛细管力3.不可流动液体产生的粘接力4.颗粒间固体桥5.颗粒表面不平滑引起的机械咬合力二、凝聚颗粒的抗拉强度凝聚颗粒的抗拉强度=假想面上单位断裂面积的接触点数×H10.2.4造粒方法及设备一、造粒方法:造粒就是增大粒径的过程。1凝聚造粒法-含少量液体的粉体,因液体表面张力而凝聚。如盘式成球机。2挤压造粒法-加湿粉体

5、在压力下通过孔板、网而成粒。3压缩造粒法-模型中压缩成片、对辊间压缩成团块。4破碎造粒法-辊轮压缩成碎片,再回转叶片粉碎成细粒。5熔融造粒法-熔融物质细化后冷却凝固。6喷雾造粒法-溶液喷雾干燥、溶液喷雾冷却。二、造粒设备1圆筒粒化机2圆盘粒化机3盘式成球机4喷流床成球装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