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总论复习提纲78752

民法总论复习提纲78752

ID:19569079

大小:4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03

民法总论复习提纲78752_第1页
民法总论复习提纲78752_第2页
民法总论复习提纲78752_第3页
民法总论复习提纲78752_第4页
民法总论复习提纲78752_第5页
资源描述:

《民法总论复习提纲7875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民法总论复习提纲一、民法概述1.民法含义: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2.民法分类:(1)形式民法与实质民法(2)普通民法和特别民法3.民法调整对象:(1)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2)民法调整平等主体间的人身关系(3)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4.《法国民法典》(1804)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第一部民法典,由总则和三编组成,共2283条,编纂体例属于“法学阶梯式”;《德国民法典》(1896)是继《法国民法典》之后的最重要的一部法典,分为五编,共2385条,编纂体例属于“学说编纂式”。5.民

2、商合一立法模式:瑞士,意大利民商分立立法模式:法国,德国,日本6.近代民法特点:(1)抽象人格(2)私人所有权(3)私法自治(4)自己责任7.现代民法特点:(1)从抽象人格中分化出具体的人格。(2)注重对私人所有权的社会制约。(3)对自由竞争的进行必要的限制。(4)出现侵权责任社会化的趋势。8.民法的本质(1)民法是私法。(2)民法是权利法。(3)民法是调整市民社会生活的法律。9.我国民法的渊源:(1)制定法:宪法,民事基本法,民事单行法,其他法律,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2)对法律的有权解释: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3)习惯法

3、(4)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10.民法的适用原则(1)上位法优先于下位法(2)新法优先于旧法(3)特别法优先于普通法(4)强行法优先于任意法(5)例外规定排除一般规定(6)无具体规定时适用法律原则二、民法基本原则民法基本原则是知道民事立法、民事司法和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是民法本质和特征的集中体现。(一)平等原则:指在一切民事活动中,当事人的法律地位都是平等的,任何一方都不得把自己的一直强加给对方。(1)民事权利能力平等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即担当民事主体的资格。(2)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3)民事主体的权益平等

4、地受法律保护(二)意思自治原则:又称为私法自治原则,是指民事主体有权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根据自己的意愿处理自己的事物,设立、变更和终止民事法律关系。(1)民事主体根据自己的意愿设立、变更或终止法律行为。(2)民事主体应当通过协商进行法律行为。(3)意思自治原则的核心是合同自由原则。(4)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具有优先于任意性法律规范的效力。(三)公平原则:指民事主体应当本着社会公认的公平观念从事民事活动,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在制定民事法律规范和裁判民事纠纷时,也应当遵循公平的观念和要求。(1)民事立法以维持当事人利益平衡为目标。(2)法院可依职权或当事人的请求调整当事

5、人之间失衡的利益。(3)民事主体应当依据社会公认的公平观念从事民事活动。(四)诚实信用原则:指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行使民事权利和履行民事义务时,应当诚实、守信,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1)诚信原则是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基本准则。(2)诚信原则是解释民法和意思表示的依据。(3)诚信原则是填补法律漏洞的工具。(五)公序良俗原则:指法律行为的内容及目的不得违反公共秩序或善良风俗。(六)权利不得滥用原则:指民事主体在行使民事权利时不得超越正当界限,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或他人利益。否则即构成权利滥用,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三、民

6、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是指由民法调整的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传统成为“法律关系”。(一)特征:1.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具有平等性。2.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是特定的权利和义务。3.绝大多数的民事法律关系是民事主体自主形成的。4.民事法律关系是民法确认和调整的法律关系。(二)构成:1.主体:是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人。2.客体:又称标的,是指主体之间据以建立民事法律关系的对象性事物。3.内容: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法律联系,它主要体现为当事人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三)变动:是指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消灭。(四)

7、民事法律事实:1.含义是指符合民法规定的,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变动的原因。2.分类:(1)自然事实:指人行为之外,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变动的一切客观情况。①事件:客观情况的发生②状态:客观情况的持续(2)人的行为:①表意行为:指表示某种心理状态的行为。②事实行为:又称非表意行为,指行为人实施的一定行为,一旦符合了法律的构成要件不管当事人主观意思,都会引起一定的民事法律效果的行为。四、民事权利、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一)民事权利:指由民法确认和保护的,民事主体为实现特定利益而享有的行为自由。1.分类:(1)根据权利效力范围不同绝对权:义务主体为不特定的一切人的权

8、利,无需义务人协助即可实现,如物权、人格权、知识产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