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嘉湘辨治肺癌经验

刘嘉湘辨治肺癌经验

ID:19820166

大小:5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06

刘嘉湘辨治肺癌经验_第1页
刘嘉湘辨治肺癌经验_第2页
刘嘉湘辨治肺癌经验_第3页
刘嘉湘辨治肺癌经验_第4页
刘嘉湘辨治肺癌经验_第5页
资源描述:

《刘嘉湘辨治肺癌经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刘嘉湘辨治肺癌经验学术渊源上世纪60年代,恶性肿瘤尚属“不治之症”,治疗手段缺乏,疗效不理想。刘嘉湘老师从历代医家重视人体正气的病因学原理中受到启示,如《内经》中就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论述;《外证医案汇编》明确地指出“正气虚则成岩”;《医宗必读·积聚篇》云“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同时又结合自身临床经验,认为肺癌发病主要是由于正气虚损、阴阳失调,邪毒乘虚而入,导致肺脏功能受损,肺气郁,宣降失司,气机不利,血行受阻,津液失于疏布,聚而为痰,痰凝气滞,瘀阻络脉,痰气毒瘀胶结,日久形成肺部积块。[1]其临床病例总结也显示

2、出扶正为主辨治肺癌疗效明显。[2]于是,在1972年“全国肿瘤免疫工作会议”上,他率先系统地提出了中医“扶正法”治疗肺癌的学术观点,引起肿瘤学术界的关注。[3]在随后的40余年中,刘师潜心于扶正法治疗肺癌的临床研究,疗效不断提高,扶正为主治疗晚期肺腺癌五年生存率达22.24%,处于国内领先地位。[4]为阐明扶正为主辨治肺癌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的机理,他率领的课题组先后应用实验动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细胞分子生物学等多种现代科学方法,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阐明了中医扶正治癌的机理。研究表明,肺癌患者的正气虚损与机体免疫功能减退,特别是细胞免疫水平低下密切相关,扶

3、正为主治疗肺癌可调动机体内在因素,纠正异常的免疫状态,[5]能全面抑制癌细胞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影响肿瘤细胞周期的进程,[6]还能诱导LAX83人肺腺癌细胞凋亡,[7]抑制癌细胞对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减少癌细胞对内皮细胞的破坏,防止和减少癌细胞在微血管形成癌栓,起到抗转移的作用[8]。这些研究丰富和发展了中医药治疗癌症的理论和方法。扶正治癌学术思想治病求本,扶助正气刘师认为,肺癌是一种全身属虚,局部属实,本虚标实之病证,邪毒聚结,最易耗伤人体正气,随着邪长正消,正气受戕益甚。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活血化瘀和以毒攻毒等祛邪法有碍胃之弊,长期应用易致脾

4、胃功能受损,气血生化乏源,正气更虚,加之癌毒具有走窜的特点,常淫脑蚀骨,发生远处转移,危及生命。可见正虚是形成肺癌的内在依据,也是肺癌发展、演变的关键所在,癌肿只是全身性疾病的一个局部表现,必须强调扶正培本,时时顾护人体正气,通过增强机体的抵抗力,达到控制或缩小肿瘤的目的。治病求本,扶助正气,扶正法可以贯穿肺癌治疗的始终。[9]扶正培本,辨证为先刘师指出扶正法并非滋补药的简单堆积,也不是不辨气血阴阳的“十全大补”,而是有很强的针对性。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舌苔、脉象、病程长短、病变范围等情况,辨明证候群中反映的正气亏虚属于阴虚、阳虚,还是气虚、血虚,分别予以

5、相应治疗。同时,刘师强调“疗肺癌不离乎肺,然不止于肺”,辨正虚要落实到具体脏腑,肺癌病位虽在肺,与脾、肾关系尤为密切,病变有在肺、在脾、在肾的不同,其临床表现不同,治疗用药上也有较大的区别,应当详细辨别。[10]如同为阴虚证,同用滋阴生津法,肺阴虚多用北沙参、天冬、玄参、百合;胃阴虚多用天花粉、石斛、麦冬、生地;肾阴虚多用熟地、女贞子、鳖甲、龟板。扶正培本,重视脾肾刘师认为肿瘤患者正气的强弱与脾肾关系最为密切。[11]脾为先天之本,肾为后天之本,从发病来看,先天或后天不足者正气必然匮乏,极易患病;年逾四十,正气渐虚,脾肾功能渐弱之人,是恶性肿瘤好发年龄。恶性

6、肿瘤发展到晚期,经过多种攻邪疗法(手术、放疗、化疗等),正气受戕,每易损伤脾肾,因而调理脾肾是刘师最常用的扶正法,在具体应用时有益气健脾、健脾温肾、温肾壮阳、健脾温阳利水、温肾滋阴、温肾填精等诸多法则。扶正祛邪,标本兼顾《医宗必读》云:“正气与邪气势不两立,一胜则一负。”在肺癌治疗中,扶正与祛邪究竟何者重要,历来争议颇多。刘师在倡导扶正法为主治疗肺癌的同时并不排斥祛邪法,他认为扶正是根本,祛邪是目的,为了提高疗效,必须标本兼顾,正确处理扶正与祛邪的辩证关系,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在临诊中必须谨守病机,具体分析患者阴阳气血的盛衰,脏腑经络的虚实,判断疾病的正

7、虚和邪实孰轻孰重,决定扶正和祛邪的权重。在肺癌的不同阶段,抓住病变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处理好扶正与祛邪的辩证关系,调整阴阳虚实,达到“治癌留人”,“带瘤生存”的目的。[12]辨证分型刘师坚持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标本兼顾的原则,对肺癌常分为以下5种证型进行辨证治疗。[13]脾虚痰湿主要症候:咳嗽痰多,胸闷气短,纳少腹胀便溏,神疲乏力,面色白,舌质淡胖有齿痕,脉濡缓或濡滑。治则:益气健脾,肃肺化痰。方药:六君子汤合导痰汤加减。常用药有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生南星、杏仁、百部、山海螺、石上柏、石见穿、龙葵、生苡仁、紫菀、款冬、焦山楂、焦神曲。阴

8、虚内热主要症候:咳嗽无痰,或痰少而粘,或泡沫痰,或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