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双棱镜测定光波波长

利用双棱镜测定光波波长

ID:19955359

大小:20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08

利用双棱镜测定光波波长_第1页
利用双棱镜测定光波波长_第2页
利用双棱镜测定光波波长_第3页
利用双棱镜测定光波波长_第4页
利用双棱镜测定光波波长_第5页
资源描述:

《利用双棱镜测定光波波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利用双棱镜测定光波波长【实验目的】1.掌握利用分割波前实现双光束干涉的方法;2.观察光场空间相干性;3.用菲涅耳双棱镜测量钠光光波波长。【仪器及用具】钠光灯、双棱镜、光具座、凸透镜、测微目镜、单缝、辅助棒。【实验原理】一般情况下两个独立的光源(除激光光源外)不可能产生干涉。要观察干涉现象必须用光学方法将一个原始光点(振源)分成两个位相差不变的辐射中心,即造成“相干光源”。分割的方法有两种,即波前分割法和振辐分割法,波前分割的装置有双面镜,双棱镜等,。本实验采用菲涅耳双棱镜进行波前分割,从而获得相干光,实现光的干涉

2、。Q-钠光灯-透镜S-单缝B-双棱镜-辅助成像透镜M-测微目图18-1用菲涅耳双棱镜测量钠光波长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如图18-1所示。,各器件均安置在光具座上,为钠光灯;为宽度及取向可调单缝;透镜将光源发出的光会聚于单缝上,以提高照明单缝上的光强度;为双棱镜;为辅助成像透镜,用来测量两虚光源、之间的距离;为测微目镜。菲涅耳双棱镜是由两块底边相接、折射棱角小于1°的直角棱镜组成的。从单缝发出的光经双棱镜折射后,形成两束犹如从虚光源发出的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并且在相遇点有恒定相位差的相干光束,它们在空间传播时,有一部

3、分彼此重叠而形成干涉场。如图18-2所示.图18-2设由双棱镜所产生的两相干虚光源、间距为,观察屏到、平面的距离为。若上的点到和的距离相等,则和发出的光波到的光程也相等,因而在点相互加强而形成中央明条纹(零级干涉条纹)。设和到屏上任一点的光程差为,与的距离为,则当<<和<<时,可得到(18-1)当光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即(K=0、1、2、···)时,得到明条纹。此时,由(18-1)式可知(18-2)这样,由(18-2)式相邻两明条纹的间距为于是     (18-3)对暗条纹也可得到同样的结果。式(18-3)式即为

4、本实验测量光波波长的公式。【仪器介绍】测微目镜测微目镜是用来测量微小间距的仪器,由目镜、可动分划板、固定分划板、读数鼓轮与连接装置组成。其结构外形简图如图3-15-3所示。使用时,通过转动读数鼓轮带动丝杆可以推动可动分划板左右移动,该分划板上刻有十字交叉线,其移动方向垂直于目镜光轴,移动距离可通过带有刻度的不动鼓轮及可动读数鼓轮读出。测微目镜的读数方法与螺旋测微计相似,竖线或交叉点位置的毫米数由不动鼓轮的刻度读出,毫米以下的读数由可动鼓轮上确定。本仪器测长范围0~10mm,测量精度为0.01mm,可以估读到0.0

5、01mm。使用时应先调节接目镜,叉丝清晰后(此时待测物须成像在分划板平面上)转动鼓轮,推动分划板使叉丝的交点或竖线与待测物的像边缘重合,便可得到一个读数。转动鼓轮使叉丝的交点或竖线移动到待测物像的另一边缘上,又得到一个读数,两读数之差即为待测物像的大小。图18-3     【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步骤1.调节光源,狭缝,透镜,双棱镜及测微目镜,使它们等高,并在平行于光具座的同一直线上(约为25厘米,约为110厘米)。厘米至26厘米。2.取下透镜,点亮钠灯,将狭缝开大些。用白纸检查从狭缝射出的光束是否对称地射在双棱镜

6、的棱脊两侧。如射到,看折射光束的重叠部分是否能进入测微目镜的视场中心附近。否则可调节光源狭缝或者双棱镜的横向位置。3.绕水平轴(平行和垂直于光轴的两个方向)旋转狭缝或双棱镜,使双棱镜的棱脊背与狭缝严格平行。这时可看到清晰的亮带或者干涉条纹。4.调节狭缝宽度,使目镜中干涉条纹清晰。5.用测微目镜测干涉条纹的宽度五次,取平均值。6.用辅助棒测D值五次,取平均值。7.放上透镜,用透镜两次成像法测两虚光源的间距。为此要找到两虚光源的扩大和缩小的实像。测其宽度及各五次,取平均值,代入公式中求出。8.代入公式(18-3)中,

7、求出光波长。实验内容(1)测量条纹的宽度。调节各仪器在同一水平线上,并在OB之间先用眼睛来判断,使双棱镜与狭缝平行。然后调节狭缝宽度,从目镜中观察干涉条纹。前后移动B及O,并微微转动B使看到的干涉条纹清晰为止。调节完毕后,用测微目镜测出相隔较远的两条暗(亮)纹之间的距离,除以所经过的明(暗)条纹数目(本实验可测出10条或20条干涉条纹的间距,除以10或20),即得值。(2)测量两虚光源间的距离。在双棱镜与测微目镜之间放一凸透镜I,利用透镜两次成像测出两虚光源的间距。具体做法:测微目镜不动,前后移动透镜,分别找到二

8、虚光源的放大和缩小的实像。测其宽度为,。测几次后取平均值代入公式,求出两虚光源的宽度。(3)测D值。用辅助棒测量S和O的坐标位置,即可求出S到O的距离。求出波长,写出结果表达式,要求计算不确定度,A类不确定度用贝塞尔公式计算,B类不确定度参看透镜成像实验题目。【注意事项】1、使用测微目镜时,读数时鼓轮转动方向要前后一致,不要中途反向,以免引起回程误差。2、旋转读数鼓轮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