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文志〉〉7

〈〈艺文志〉〉7

ID:20001851

大小:147.50 KB

页数:97页

时间:2018-10-08

〈〈艺文志〉〉7_第1页
〈〈艺文志〉〉7_第2页
〈〈艺文志〉〉7_第3页
〈〈艺文志〉〉7_第4页
〈〈艺文志〉〉7_第5页
资源描述:

《〈〈艺文志〉〉7》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汉书•艺文志序》分析一、说明一、说明此篇选自《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王莽时,农民起义爆发,在长安的中秘图书被烧。东汉初,刘秀时,书数量三倍于西汉末年。《七略》到《汉书艺文志》28年,图书在光武初有15000卷左右,再加上长安迁到洛阳的2000多辆车图书,总计有45000卷左右。一、说明汉明帝刘庄永平年间班固担任校书郎、兰台令史。依照刘歆《七略》编成《汉书·艺文志》。为何班固不另自编了?原因一是《七略》的指导思想与班固吻合,一、说明二是距班固时间不远。《汉志》下讫王莽之末,《七略》大体上反映了,班固只补《七略》以后3

2、0年图书就可以了。班固又尊重刘向、刘歆父子学术上的主张,只不过《七略》篇幅太大,不宜全收入《汉书》,班固只好删取其要,变为1卷入《汉书》。一、说明“艺文志”是班固首创的。“艺”指“六艺”,即六经,代表儒家经典,“文”指“文学”,包括哲学、历史、文学等各个学术领域。“志”是《史记》“书”变过来的。因《汉书》书名以免“书”重复改名为“志”。一、说明《汉书·艺文志》把图书分为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文学是阐述儒家思想,所以在兵书略前)兵书略、术数略(有阴阳,天下合一理论,神的旨意高于人的日常饮食起居,所以在方技略前。)、方技

3、略六大类。基本上保留了《七略》的原状,是《七略》的缩影。一、说明《七略》著录图书六略38种,634家,13397卷,而《汉书·艺文志》著录图书六略38种,596家,13269卷。开创了根据官修目录编制正史艺文志的先例。是我国、世界现存的最古图书分类目录,一、说明《七略》《别录》无了,只好看《汉书·艺文志》了,那就是说《汉志》保存了《别录》、《七略》的基本内容。创后代正史、艺文志或经籍志的先河。距今1800多年了,从它开始到清,我国有正史、诸史艺文志150多种,是一部学术发展史和图书目录。叙述先秦至汉代学术源流的演变。一

4、、说明把六艺略放在首位,儒家居于诸子略之首,表明当时西汉经学,儒家是正统。诸子略讲明各家的优缺点。了解汉以前图书必须依靠《汉志》,如《隋书经籍志》:“《史记》130卷,汉中书令司马迁撰,”而《汉志》:“《太史公》百三十篇。”可见《史记》之名在《汉志》撰成时无的,是后人加的。一、说明《艺文志》是记载我国古代学术文化的各种学科、不同学派的源流和得失,也记录汉代官府藏书的情况,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目录学的著作。一、说明金榜:“不通《汉书·艺文志》,不可以读天下书。《艺文志》者,学问之眉目,著述之门户也。”————《十七史商榷》

5、卷二十二《汉书·艺文志考证》条。二、参考书1、清人姚振宗《汉书艺文志拾补》2、宋人王应麟《汉书艺文志考证》,可参阅《二十五史补编》二、参考书3、王勇:《汉书·艺文志》三题———《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二、段意1、2总序3、儒家的优缺点。4、道家的优缺点。5、阴阳家的优缺点。6、法家的优缺点。7、名家的优缺点。8、墨家的优缺点。二、段意9、纵横家的优缺点。10、杂家的优缺点。11、农家的优缺点。12、小说家的优缺点。13、总结各家的共同总旨。三、正文1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故《春秋》分为五,《

6、诗》分为四,《易》有数家之传。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崤乱。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思考:1春秋分为五?2诗分为四?3《易》有数家之传?4儒家八派?春秋分为五韦昭曰:‘谓左氏(丘明)、公羊(高)、谷梁(赤)、邹氏、夹氏也。’”诗分为四“韦昭曰:‘谓毛氏(毛亨)、齐(辕固)、鲁(申培)、韩(韩婴)。’”《易》有数家之传"施、孟、梁丘"系指施仇、孟喜、梁丘贺三家.《易》有数家之传施仇:汉代学者,字长卿,沛人。博学。甘露中与诸杂论五经同异于石渠阁,诏拜仇博士。《易》有数家之传孟喜:西汉今文易学“孟氏学”的开创

7、者。字长卿。东海兰陵(今山东苍山兰陵镇)人。与施雔、梁丘贺同学《易》于田何的再传弟子田王孙。宣帝时,立为博士。他以六十四卦分配气候,以卦气言《易》。著作已失传.《易》有数家之传梁丘贺:西汉今文易学“梁丘学”的开创者。字长翁。琅邪诸(今山东诸城)人。从京房受《易》,又与施雔、孟喜同学《易》于田何的再传弟子田王孙。官大中大夫、给事中,至少府。宣帝时,立为博士。著作已佚.易有数家之传艺文志六艺略云:“凡易十三家,二百九十四篇。”真伪分争:儒家八派孔子一生长期从事教育活动,学生众多,有所谓“弟子三千,贤人七—”。而孔子的思想学

8、说体系所涉及的范围又相当广泛,孔门弟子对孔子言论和思想的理解不尽相同,产生歧见。所以,孔子逝世以后,孔门弟子就开始逐步分化。到战国的中后期,儒学在成为“显学”的同时,在儒家内部也形成了八个不同的派别。真伪分争:儒家八派儒家“八派”之说,始见于《韩非子》的《显学》篇:“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和墨家接近),有子思(孔子的孙子,发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