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望天门山 题西林壁)

古诗两首(望天门山 题西林壁)

ID:20139161

大小:5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0

古诗两首(望天门山 题西林壁)_第1页
古诗两首(望天门山 题西林壁)_第2页
古诗两首(望天门山 题西林壁)_第3页
资源描述:

《古诗两首(望天门山 题西林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古诗两首(望天门山题西林壁)古诗两首(望天门山题西林壁)第一课时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个生字  2.了解每首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意境,和诗人思想感情,激发对祖国山河喜爱之情。  3.背诵第一首诗《望天门山》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中重点词语“断、开、流、回”  2.体会诗中描绘的雄奇景象、  3.背诵教学过程:  一、指导预习  (一)复习引入  1.我们学过了许多古诗,谁能背诵一首你已学过的。  2.读一读《望天门山》这首诗,读准字音  3.想一想哪些词语和诗句读懂了,哪些还不懂,把不懂的划

2、下来。  (二)学生按要求自读  (三)检查预习  1.指名读《望天门山》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留给你的初步印象。(感觉到这首诗描写了雄伟的长江,有一种豪放之情融入其中。给人历历如眼前的感觉)  (四)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如果较容易的问题,可以让其他同学回答,较难的重点的可以留在讲读时再解决)  二、简介,理解诗题  1.知诗人  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幼年随父迁居绵州昌隆青莲乡,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千首诗,

3、他的诗歌色彩瑰丽,大胆想象,被称为“诗仙”。  2.解诗题  望:看,往远处看。  天门山:今安徽和县与当涂西南的长江两岸。  望天门山:往远处看天门山。  三、朗读《望天门山》,理解诗句大意,在此基础上背诵下来。  1.先理解字、词意思,再讲诗句的意思,(抓字眼,明大意)  (1)学习第1,2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天门:指点天门山。中断:从中间割断。  至此回:到这里回旋。  (2)学生根据nbsp;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缘”字。  2.学会背诵《题西林壁》。  3.读懂词句

4、意思,理解诗歌内空体会诗人富有哲理的诗句。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苏轼富有哲理的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并联系生活从中获得启示。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背诵《望天门山》(按诗题、诗人、诗句这个顺序背诵)  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热爱。赞美之情。)  二、指导预习《题西林壁》  1.听范读  2.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检查预习  缘庐峰  4.指名读《题西林壁》  5.齐读  6.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古诗给你的初步印象(描写庐山的景色

5、)  7.质疑  三、按上节课三步方法学习第二首《题西林壁》  1.知诗人,解诗题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诗词造诣很高。  题西林壁:书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2.抓字眼,明大意  (1)学习1、2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2)讨论句意:(从正面看形成岭,从侧面看形成峰,远近高低各不相同)  (3)把握朗读重音  读出气势,有强弱对比,如远近高低都是重

6、音,要读出起伏,“远”强一些,“近”弱一些,“高”强一些,“低”弱一些。  (4)学习3、4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识:不认识,看不清。缘:因为。题:书写。  (5)讨论句意  看不清庐山的本来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看来看去,只能看到庐山的一部分。  (6)指名说全诗意思  3.想意境,悟诗情  (1)放庐山幻灯片,让学生想象当时意境,领悟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联系生活试讲3、4句诗的含义。  (2)引伸: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全面客观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

7、部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准确地认识这个事物。  (3)提问:我们评价一个同学时,应该怎样看?  (是只看他缺点,以此评价他呢?还是只看他优点呢?引导学生说出看问题要从不同解度看。意思讲明白即可。)  小结:《题西林壁》把庐山特色浓缩成绝句,概括贴切,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我们还从中获得启示。  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体会诗情。附:板书: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上一页12[感谢阅读这篇文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