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和论述是提高学生基于文本证据的观点表达力的有效途径

讲述和论述是提高学生基于文本证据的观点表达力的有效途径

ID:20178250

大小:70.71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09

讲述和论述是提高学生基于文本证据的观点表达力的有效途径_第1页
讲述和论述是提高学生基于文本证据的观点表达力的有效途径_第2页
讲述和论述是提高学生基于文本证据的观点表达力的有效途径_第3页
讲述和论述是提高学生基于文本证据的观点表达力的有效途径_第4页
讲述和论述是提高学生基于文本证据的观点表达力的有效途径_第5页
资源描述:

《讲述和论述是提高学生基于文本证据的观点表达力的有效途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讲述和论述是提高学生基于文本证据的观点表达力的有效途径笔者曾就解决中年级阅读教学“教(学)什么”的问题,提出四点建议,一是教(学)朗读,展开想象,丰富表象;二是教(学)默读,动笔动脑,提出问题;三是教(学)略读,提高速度,粗知大意;四是教(学)品词析句、组句构段,促进表达。归结为一句话,“要教学生借助具体的课文,积累种种遣词造句、组句成群、构段成篇的语言样式和语言材料,感受其妙处,体会其效果,习得其方法,主动地运用于语言实践”。如此日积月累,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必然渐行渐近、潜滋暗长。在此基础上,笔者从近年所主持的教育部重点课题“国际阅读素养框架下的我国小学阅读教学

2、和测试改革的实践研究”所做的一系列研究,特别是基于学生阅读素养测试改革的微抽样研宄中得到启示: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还要在提高学生基于文本证据的观点表达力上下功夫。所谓“基于文本证据的观点表达”是指,在阅读中产生自己的观点,并组织文本信息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过程,就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与文本亲密而深度接触——的过程。其实质是遷辑论证过程,是批判性思维过程,是深度阅读过程。这个过程表现为理解能力(包括概括、推论、说明、归因)、基于文本情境的写作能力、评价能力和质疑问难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这些能力,在阅读素养测试中,主要以主观题(包括封闭性简答题和开放性简

3、答题)的形式出现;在阅读教学中主要以讲述和论述来培养。在对四年级学生进行的阅读素养微抽样测试中,我们发现“基于文本证据的观点表达”能力总体表现偏弱,得分率都不足五成(表一),其中的简答题的得分率更是低至三成(表二)。造成高层次阅读思维能力(理解、运用、评鉴和质疑?创新)和学生组织语言表达观点能力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是阅读教学中训练不到位:一方面,评价能力和质疑能力训练严重缺位,如“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第二学段)“体会其(有关词句)表达效果”(第三学段)落实不到位,让学生“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的概率更是低至仅占教师提问的三百分之一;另一方面,

4、课堂提问,学生多以口头回答,鲜见笔头回答,造成学生的思考碎片化、浅表化,或含糊其辞、或零零碎碎、或浅尝辄止,严重不能胜任解答阅读素养测试中的简答题。因此,提高学生基于文本证据的观点表达力,一方面,要提高“提问”(包括教师提问和学生提问)的质量,以提出高层次阅读思维的问题为主;另一方面,要适当增加笔答训练。此外,要强化学生讲述和论述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一、讲述讲述,即将作者的书面语言转换成学生自己的口头语言,这是发展学生“口头书面语”的最佳形式。讲述,可以分为复述和概述两种。1.复述。复述时,可以即兴发挥,或添加一些内容、或省略某些内容,甚至改动情节、添加情节

5、等。这种形式特别适合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的学生:一则,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擅长编故事;二则,故事(包括童话、神话、传说、寓言、小说)类课文特别多。如,复述《陶罐和铁罐》这个故事,并改动故事的结尾:铁罐并没有完全氧化,只是锈迹斑斑、破烂不堪。此时,面对完好如初的陶罐兄弟,又会发生什么故事?要讲故事,必先读熟故事,但是,读熟了故事并不等于会讲故事。换言之,讲故事有“讲”故事的方法。讲故事的方法是要教师教的,是要学生运用方法去练习讲故事的,反复练习了,才能形成讲故事的能力。会讲故事的人,阅读能力不会差,表达能力也差不到哪里去。2.概述。概述,先要概括,然后讲述。概括要讲究方法(策略),简

6、明扼要。不论是从学生实际表现来看,还是从课堂教学来看,学生的概括能力都不尽如人意。如,测试题目“第三天夜里,发生了什么事?”“作者围绕‘杨柳’写了哪些事?请举出三个事例”等涉及概括能力的简答题,得分率分别为41?郾3%和47?郾7%。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这种现象:一进入课文阅读,教师必问“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或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读书思考若干时间,教师指名几位学生回答。对于学生的回答,缺乏准确的评价,对于谁更“简练”、他/她怎么“简练”、哪里该“简”(简省)哪里该“练”(提炼)竟都是一笔“糊涂账”。此其一。其二,不论什么文体(童话、小说、散文、诗歌、说明文、说理文)一概“

7、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或主要内容是什么)?”其实,不同文体有不同的概括主要内容的思维模型,如,童话、小说,要根据“人物、情节(事件)”来概括;说明文则“主要介绍了某物的特点(功能、性质)”;说理文则“主要说明什么事理(观点)”,散文、诗歌是不宜概括“主要内容”的。同一篇课文,也可能有不同的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如,注意根据标题、起始和终结段、中心句(段)的提醒来概括等。课堂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当然概括能力不会好到哪里去。概括不到位、讲述如何到位?概述不到位,学生的概括能力得分率不足五成也就不足为奇了。PIS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