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与南宋诗坛弃宋宗唐的同中之异及成因

金与南宋诗坛弃宋宗唐的同中之异及成因

ID:20215369

大小:78.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0-10

金与南宋诗坛弃宋宗唐的同中之异及成因  _第1页
金与南宋诗坛弃宋宗唐的同中之异及成因  _第2页
金与南宋诗坛弃宋宗唐的同中之异及成因  _第3页
金与南宋诗坛弃宋宗唐的同中之异及成因  _第4页
金与南宋诗坛弃宋宗唐的同中之异及成因  _第5页
资源描述:

《金与南宋诗坛弃宋宗唐的同中之异及成因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金与南宋诗坛弃宋宗唐的同中之异及成因【内容提要】本文从统一之初的文坛架构,南文北进与诗坛风气的渐变以及北道南移与儒学精神的回归这三个方面,探讨了宋代文坛从初创走向繁荣的艰难历程。作者认为,经历了唐末五代长期的失落与低迷之后,传统儒道最终实现了与南方文化的有机结合,其深厚博大的入世精神又得以回归;而北宋文化繁荣的曙光,也伴随着儒道的回归悄然升起。【关键词】宋初文坛儒道回归结束了晚唐五代一百余年的分裂动荡之后,宋初文坛终于迎来了重构整合的机会。太祖、太宗两朝长达十九年的统一战争,逐步为南北文化的交流互动扫清了区域政治的障碍;同时原属偏邦小国的大

2、量文人不断汇聚到汴梁,也为宋初文坛创造出一种南北合流的新局面。不过,经五代十国长期发展积淀的多元地域文化在重新整合为北宋统一文化的过程中,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对撞与冲突在所难免,中原文人与列国降臣在新政权下的处境和心态也各自有别。新时期文化的主流品质,只有在多种文化、不同文人群体之间充分和谐的对话之后才能初现端倪;宋真宗以后群星璀璨的文化繁荣,也需要在低谷渐进的漫长积累之后才姗姗来迟。本文所讨论的正是宋代文坛从初创走向繁荣的艰难历程。统一之初的文坛架构中原地区自黄巢起义以来久历战祸摧残,五代则更是“干戈贼乱之世也,礼乐崩毁,三纲五常之道绝,而

3、先王之制度文章,扫地而尽于是矣”①。其时武夫悍将骄横称雄,以为“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②,因而篡弑相寻,肆无忌惮。文人士大夫生于其时,非但不能兴国安邦,动辄还有性命之忧。即使显达如冯道,“历五朝、八姓,若逆旅之视过客,朝为仇敌,暮为君臣,易面变辞,曾无愧怍”③者,也不免仰人鼻息,视人眼色。与此同时,李唐时期积累起来的大量图籍,也在长安、洛阳的劫难中丧失殆尽,中原文化基础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和摧残。北宋建国之初,面对的便是这样一种近似丘墟的文化基础。如果没有其他文化力量的介入,要完成北宋文化的重建与复兴,几乎是不可能的。或许正因为如

4、此,宋初二帝在动用武力一统寰宇的过程中,同时也在着意寻找文化统一和建立文治的有效途径。太祖建隆四年平定荆南、湖南,干德三年攻灭后蜀,开宝四年讨平南汉,开宝八年李煜归降,太宗太平兴国三年钱俶、陈洪进纳土归朝。随着国家统一事业的完成,原来分散在南方各地的图籍资料被搜集转运到首都汴梁,而数以百计的文学才俊也从全国各地汇聚到新政权下;经晚唐五代长期积淀起来的南方各地文化遂由此得到了强有力的整合,宋初文化得以复兴的基础条件也日益形成。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和象征,图籍的搜讨汇聚是宋初文化整合过程的第一步。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载,后蜀灭国之后,宋太祖

5、“遣右拾遗孙逢吉至成都,收伪蜀图书法物”,“逢吉还,所上法物皆不中度,悉命焚毁;图书付史馆”;同书卷一七云,金陵城将破,太祖先已“令太子洗马河东吕龟祥诣金陵,籍李煜所藏图书,送阙下”;同书卷一九太平兴国三年正月下又云:“建隆初,三馆所藏书仅一万二千余卷,及平诸国,收其图籍,惟蜀、江南最多。凡得蜀书一万三千卷,江南书二万余卷。又下诏开献书之路,于是天下书复集三馆。”《类苑》卷三○引《杨文公谈苑》亦称:“王师平金陵,得书十余万卷,分配三馆及学士舍人院,其书多雠校精审,编帙全具,与诸国书不类。”这些书籍还仅限于归入三馆的部分,收藏在其他地方或者散

6、落于显宦之家者,应该还有不少。譬如梅尧臣就曾谈及闽中上元县之澄心堂藏有李煜数千幅法帖。《宛陵先生集》卷二七《答宋学士次道寄澄心堂纸百幅》称:“寒溪浸楮舂夜月,敲冰举帘匀割脂。焙干坚滑若铺玉,一幅百钱曾不疑。江南老人有在者,为予尝说江南时。李主用以藏秘府,外人取次不得窥。城破犹存数千幅,致入本朝谁谓奇。漫堆闲屋任尘土,七十年来人不知。”《淳化秘阁法帖考正》卷一一《升元帖》条称:“《闲者轩帖》考云:南唐李后主出秘府珍藏刻帖四卷,每卷后刻升元二年三月建业文房模勒上石,为淳化阁帖之祖。”清顾櫰三《补五代史艺文志序》亦云:“赵元考家藏有澄心堂书三千卷

7、,上有‘建业文房’之印。”④此外,《宋史》卷三一七《钱惟演传》称惟演“家储文侔秘府”;同书卷四八《钱惟治传》亦云:“惟治好学,聚图书万余卷,多异本。”钱俶子侄所藏书籍,多数应系吴越旧物。从图书的来源可以看出,宋初文化赖以复兴的基础,主要由统一之前的汴洛、西蜀、南唐及吴越等四方面力量熔铸构成;其中占主导地位的并非汴洛,而是南唐。西蜀、南唐及吴越等国,作为军事及政治上的失败者,其原有文化只能被统一政权吸纳整合,从而为新型大一统文化的重新架构作出贡献。宋太宗重建三馆,其深意和目的也正在于此。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太平兴国三年正月载:“自梁

8、氏都汴,贞明中始以今右长庆门东北小屋数十间为三馆,湫隘才蔽风雨……上初即位,因临幸周览,顾左右曰:‘若此之陋,岂可蓄天下图籍,延四方贤俊耶!’即诏有司度左升龙门东北旧车辂院,别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