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无答案)

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无答案)

ID:20310316

大小:1.41 M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12

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无答案)_第1页
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无答案)_第2页
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无答案)_第3页
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无答案)_第4页
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无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无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模块考试高二期末理科地理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读右图,回答1~2题。1.该图能正确表达出来的区域特征是(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2.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A.发展水平B.生活特点C.发展方向D.发展条件农业生产潜力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每年所能获得的最大可能产量。下图

2、是“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简图”,读图回答3~4题。3.以下四省区中,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是(  )。A.广东B.江苏C.江西D.云南4.与我国南方大多数地区相比,甲地农业生产潜力较小的最主要原因是(  )。A.生长期光照时间短B.土壤贫瘠,有机质含量低C.纬度较高,热量不足D.春播期间旱情严重读我国野骆驼分布区的变迁图,回答5~6题。5.从图中可以看出,10野骆驼:①曾生活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 ②分布范围由亚热带季风区扩展到西北干旱区 ③文献记载主要分布在温带草原区和温带荒漠区 ④目前主要分布在陕西

3、和内蒙古交界地区(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6.影响野骆驼分布区变化的人为因素包括(  )。①开垦草原 ②过度放牧 ③大量捕杀 ④种群退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读下图,完成7~8题。7.图中乙、丙两地之间山脉的地理意义是(  )。A.中国地势第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B.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之间的分水岭C.四川省与陕西省之间的分界线D.春小麦与冬小麦之间的分界线8.丁所在地形区的冬季气温与同纬度的东部地区比较(  )。A.气温高,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B.气温低,主要影

4、响因素是海陆位置C.气温高,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D.气温低,主要影响因素为洋流下图为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带和新三大经济带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9.新三大经济带中的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与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带中的东部地带相比(  )。①增加了黑龙江省和吉林省 ②减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 ③增加了辽宁省 ④减少了福建省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0.以下省区既属于西部地带,又属于远西部地带的是(  )。①新疆 ②内蒙古 ③云南 ④青海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11.亚热带和暖温带的

5、大河流域冲积平原、三角洲、盆地是农业文明的发源地,因为这里具有(  )。10①平坦的地形 ②肥沃的土壤 ③便利的河水灌溉 ④适宜的气温 ⑤充足的日照 ⑥较多的农业人口 ⑦较大的城市市场需求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⑥C.③④⑤⑥⑦D.①④⑤⑥⑦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12.关于该地从Ⅰ阶段到Ⅲ阶段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径流量减小B.城市人口数量增大,乡村人口数量减小C.该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D.农业生产产值下降13.影响该地阶段Ⅲ到阶

6、段Ⅳ农业结构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①政策 ②交通运输 ③劳动力 ④市场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回答14~15题。14.图中①~③跨区域调配的资源分别为(  )。A.能源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B.水资源、生物资源、能源资源C.能源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D.矿产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15.图中①、③资源调出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A.荒漠化、水土流失B.空气污染、水土流失C.地面塌陷、土壤的盐渍化D.土壤的盐渍化、空气污染16.上述跨区域的资源调配( 

7、 )。A.改善了调出区资源浪费问题B.促进了调出区人们资源保护意识的提高C.资源调配的前提是调出区和调入区社会经济共同的可持续发展10D.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前提是市场需求读下图,回答17~18题。17.图中,促使香港—珠三角从“前店后厂”向“前厂后店”模式转变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A.劳动力B.科学技术C.交通运输D.市场18.2009年国家统计局关于农民工监测报告显示:“在流动格局上,农民工开始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引起上述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  )。A.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B.我

8、国大型资源调配工程建设加快C.我国农业政策的调整D.中西部地区耕地资源开发加速19.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将工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形成三种模式,影响这三种模式(如下图)的主导区位因素依次是(  )A原料、市场、劳动力B.劳动力、原料、市场C.技术、劳动力、原料D.市场、技术、劳动力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县某河流下游横截面略图,该河下游所在地区的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读图回答20~21题。1020.我国南方农村存在着较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图中各地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A.甲B.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