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家的休闲养生观

论道家的休闲养生观

ID:20457343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3

论道家的休闲养生观_第1页
论道家的休闲养生观_第2页
论道家的休闲养生观_第3页
论道家的休闲养生观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道家的休闲养生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道家的休闲养生观:R214文献标识:A:1009-9328(2012)02-000-01  摘要本文通过对道家养生思想的阐述和对休闲的描绘,指出了道家在休闲养生方面的一些观念,旨在为人们从事休闲活动和加强休闲文化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道家休闲养生价值  一、道家的养生思想  先秦道家养生直接创生于自然主义的生命哲学,讲究的是养生的自然特性。道家所讲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一切事物变化的根本规律,也是人们认识生命的基本原则(《老子》第二十五章)。显然达到了养生的较高层次,是万事万物应该

2、遵循的基本特点。先秦道家重视自主养生,把养生者作为生命的主体来看待,即“我命在我不在天”。在道家学说中,这个提法不是偶然的闪现,而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一种见解,一种主张,无论《养生延命录》还是《悟真篇》都表达了类似的看法。《养生延命录》在陈述“我命在我不在天”这个基本命题时还有所发挥地说:“夫形生愚智,天也;强弱寿夭,人也;天道自然,人道自己。”而《悟真篇》则称:“一粒灵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在天。”道家相信人的生死命运是由自己掌握的,自己是生命的主宰,生命的主动权完全操纵在自己手中。  二、关于休闲  Ri

3、chardKraus认为:休闲是指一段时间里,不必工作或承担与工作有关的责任,不必从事与维持生存有关的活动。从时间意义上来讲,可以把休闲作为不带有强迫性色彩的自由的时间;从活动意义上来说,从事休闲活动对动作的次序没有明确的要求,活动也没有严格的规则限制;如果把休闲看作一种精神或者存在状态,它不但可以使人们体验到在创造力、智力、文化等方面的成长,而且能学到很多实用常识。因为它是一种理念、一种追求、一种人之所以成为人的存在状态。其实,休闲是指在非劳动及非工作时间内以各种“玩”的方式求得身心的调节与放松,达到生命

4、保健、体能恢复、身心愉悦等目的的一种业余活动。科学文明的休闲方式,可以有效地促进能量的储蓄和释放,它包括对智能、体能的调节和生理、心理机能的锻炼。休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把休闲从劳动状态与负有责任的其它活动中分离出来。这是人的生存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某种意义上,它与马斯洛所提出的人的“五层次需求理论”当中最高一级的自我实现的层次理念是一致的。通过休闲促使人对生命进行思索,有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成熟,使人真正地走向自由。为人类守护精神的家园,使人类的心灵有所安顿、有所归依,它还以特有的精神理想赋予人的经济

5、技术行为以真实的意义,与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政治、经济或科技力量保持一定的距离或相对的独立性,从而可以形成一种对社会发展进程有矫正、平衡、弥补等功能的人文精神力量。  三、道家的休闲养生观  先秦时代的道家提出了“重人贵生”的思想,认为先天地生的道也是生命的本质。在养生思想上主张“静”、提倡“敬”,就是通过自己内心的感受达到养生的目的,不受外界的干扰,保证休闲养生的时间,达到一种休闲的最高境界。道家所推崇的这种主静养生体系其实就是一种休闲的养生观。这种养生观就是要求人们回到赤子状态,不受社会的干扰。  道家所

6、提倡的休闲养生反映的是人的内心世界,是一种自由的精神状态,是人的本性之所在。它的实质就是以自我为价值中心、价值原点、最高价值的唯人主义作为至高无上的原则,追求人性真、善、美的高度和谐统一。这种休闲养生能给社会带来欢乐,带来健康,带来激情、热望与振奋。它如同一股洪流,把人们裹挟进去,不受社会的干扰,尽情的宣泄、享受、排遣,从而达到健身的目的。这种休闲并不是一种无所事事的消遣,而是为了让人们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谋求全面发展而采取的相应健身、健心和乐群等的休闲活动,它谋求的是生活的艺术化,并使人们从中真正体会到乐

7、趣,强调了对活动过程中快乐和愉悦的体验以及对人生目标、意义和价值的追求。因此,道家所倡导的这种休闲养生观是人的一种真正的生活方式,一种行为活动的过程,是人的一种思想和精神态度,它并不是外部因素起作用的结果。  四、结论  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先秦道家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一切事物变化的根本规律,倡导科学与人文兼备的自然主义养生理论,在养生方法上提出了主静养生体系。通过自己内心的感受达到养生的目的,不受外界的干扰,从而达到一种休闲的最高境界,达到人的一种最高的精神状态。这就是道家的休闲养生

8、观。这种养生观对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它的产生与当时老庄的心理动机有直接关系,并且在他们不同的生命阶段对休闲的需求随心理的发展也有所不同。      ★基金项目:2007年泰山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休闲体育的科学理论体系建构》(课题批准号:Y07-1-1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