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人才最多城市研究

中国出人才最多城市研究

ID:20459450

大小:85.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0-12

中国出人才最多城市研究_第1页
中国出人才最多城市研究_第2页
中国出人才最多城市研究_第3页
中国出人才最多城市研究_第4页
中国出人才最多城市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出人才最多城市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明清人才最多的32个城市  表3 明代进士最多的24个城市兴化(闽)533宁波509泉州452余姚376福州391苏州386南昌326绍兴325 杭州321 吉安304松江273广州243安福232常州229徽州226无锡212 丰城211 抚州211昆山199秦和186常熟186嘉兴182台州174湖州172   表4 明代人才最多的16个城市苏州27 杭州18 绍兴13 徽州10 松江10 宁波9 湖州9 吴江9昆山8  凤阳7  余姚6  吉安6  常熟6  泉州6 泰和6 太仓5   表5 清代进士最多的32个城市杭州718北京686福

2、州547苏州406常州285绍兴279湖州266南昌266广州257武汉237桂林213建昌193南京190长沙190宁波189贵阳188昆明176无锡176徽州175嘉兴167天津166黄州166开封163济南156镇江149泉州149桐城137扬州136常熟133松江129宜兴123海宁118   表6 清代人才最多的22个城市苏州51 杭州32 常州21 北京20 徽州19 常熟17 广州16 桐城15无锡14 绍兴14 湖州14 福州13 海宁10 香山10 南京10 扬州10淮安10 松江8  吴江8  太仓8  长沙7  镇江7  

3、 表7 明清进士最多的46个城市杭州1039福州933苏州792北京775宁波698绍兴604泉州601兴化(闽)595南昌592广州528常州514湖州438余姚436松江420徽州401无锡388吉安369嘉兴349武汉340抚州325常熟319南京303开封302建昌280镇江259昆山258济南256桂林252丰城252黄州252宜兴240泰和230长安226顺德220长沙213桐城210扬州209上海204台州198海宁196贵阳196洛阳188昆明187天津187吴江187太仓180   表8 明清人才最多的32个城市苏州78杭州5

4、0徽州29  绍兴27常州23常熟23湖州23北京21无锡18松江18吴江17  广州17桐城15宁波14南京14福州14太仓13昆山13海宁12  淮安12扬州12泉州10香山10嘉兴10余姚10镇江9兴化(苏)8宜兴8风阳8上海7海盐7长沙7 29、明清全国进士与人才的时空分布及其相互关系/沈登苗/中国文化研究/1999/59-66/北京/【正 文】明清全国进士与人才的时空分布及其相互关系 一 简单的回顾   早在本世纪二十年代,人们对历史人才的地理分布进行研究时,就以具体的历史人物和抽象的科举中式人数为取样对象。前者如丁文江的《历史人物与

5、地理的关系》(注:《科学》第八卷第一期(1923年)。),以《二十四史》列传人物的籍贯为主要对象。后者如张耀翔的《中国人才产生地》(注:《晨报副刊》第1480—1481号(1926年)。),以清代进士的地理分布为研究核心。此后数十年,除潘光旦、费孝通、何炳棣等的若干研究外,有分量的历史人才地理分布及变迁的文章不多见。70年代末以来,历史人才地理分布的研究再掀高潮。然这一时期的探讨仍以具体的历史人物和抽象的进士人数为两大素材。典型的如陈正祥的《中国文化中心的迁移》(注:载陈正祥:《中国文化地理》,三联,1983年,第1—16页。)、吴培玉的《我国

6、历代人才的地理分布与流向》(注:载《人才研究》,1988年第二期。)都以唐代诗人、北宋宰相和唐前后期的进士、明代三鼎甲等的籍贯分布来考察人才聚集地及其走势,直到80年代末,相关的研究基本上未涉及人才和进士在地理分布上的具体比较。1991年第一期《教育研究》发表了缪进鸿教授的著名论文《长江三角洲与其他地区人才的比较研究》,对人才和进士的空间分布作了若干间接的比较,显露了进士与人才在地理分布中的一些内在联系,隐现了唐至清科举和人才中心城市形成和转移的轨迹,为后人的进一步探索起了筚路蓝缕的作用。   近几年,有关历史人才地理分布的佳作时有发表。如陈国

7、生的《〈明史〉入传人物本贯的地理分布及形成原因刍论》(注:载陈国生:《〈明史〉入传人物本贯的地理分布及形成原因刍论》,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年第二期。)、范金明的《明清江南进士数量、地域分布及其特色分析》(注:载《南京大学学报》,1997年第二期。)。但陈文仅讨论了《明史》人物的本贯分布,没有触及到明代进士的区域分布,而范文只反映了明清江南进士的籍贯分布,且没有对该地同一时期的专家学者作比较。   综上所述,迄今为止还没有人对历代进士与人才的地理分布作专门的、直接的、对应的研究。因此,尽管从张耀翔到何炳棣至刘海峰都认为进士是人才分布乃

8、至历史人文地理研究的“最佳资料”(注:参阅张耀翔:见《晨报副刊》第1480—1481号(1926年);何炳棣:《明清进士与东南人文》,载《中国东南地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