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情绪意志

《医学心理学》-情绪意志

ID:20485616

大小:1.31 MB

页数:42页

时间:2018-10-13

《医学心理学》-情绪意志_第1页
《医学心理学》-情绪意志_第2页
《医学心理学》-情绪意志_第3页
《医学心理学》-情绪意志_第4页
《医学心理学》-情绪意志_第5页
资源描述:

《《医学心理学》-情绪意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二、情绪情感过程1、理解情绪、情感、意志的概念2、理解情绪、情感的作用3、学会调控个人的情绪4、理解意志的品质5、学习培养个体良好的意志品质学习内容和要求(2)(一)概念、功能情绪和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概念情绪--物质需要情感--精神需要引发的事物――需要的不同层次发生的角度――早、晚反应的特点――情境特点、反应方式、易变性、持续时间情绪和情感的联系及区别联系均由某种事物引起表示的同一个心理现象是同一心理过程中的两个侧面情绪的不同变化受情感的制约情感是通过变化着的具体情绪过程得到体现的区别(1)影响身体健康情绪

2、和情感的功能(3)影响工作效率(2)调节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二)情绪和情感的分类情绪的分类基本情绪指人们经常会因为客观事物的刺激、人和动物共有的、与本能活动相联系的、带有一定的紧张性的反应如:快乐、悲哀、愤怒、恐惧等。情绪状态是在产生情绪时不同程度的体验。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速度、紧张度和持续性的不同,可以将情绪状态分为心境、激情、应激三种状态。激情――是一种强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显著特点是强有力而稳定持久。对个体持久而深厚的作用和对他人的积极影响是热情给个体和他人带来愉快、满意的情绪体验。情绪状态心境――是一种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显著特点是不

3、针对特定的人和事,心境是情绪的积累或余波,心境对人的影响是含蓄而持久的,一旦染上某一种消极心境,整个人都会因此而发生自己都难以解脱的变化、烦恼、苦闷;往往是积极的心境不会有人发现而消极的心境则带给周围的人或多或少的消极影响。情绪状态是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下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个体被深深地卷入其中,它由强烈的欲望和明显的刺激引起,给身心带来极大的影响,身心都会发生极大的变化。应激--情感的分类3、社会情感(1)道德感(2)理智感(3)美感(三)外部表现和生理变化1、外部表现(1)面部表情(2)身段表情(3)言语表情2、生理变化(1)呼吸系统(

4、2)循环系统(3)内外腺体(4)脑电波、皮肤外部表现情绪的外部表现情绪发生时,除了身体内部会有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外,通常还会伴随外部表现,即表情。表情是人际交往的一种形式,是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手段,也是了解感情主观体验的客观指标之一。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语表情表现人在情绪紧张时,呼吸加快加强,心跳加快加强,血压升高,血糖上升,血中含氧量增加,肾上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人在惊惧时心跳减慢,呼吸有时暂停,面部小血管收缩,脸色发白、出冷汗、口干等。仅就呼吸系统而言,在情绪发生时,呼吸的频率、深浅、快慢、均匀程度等都会发生变化。研究表明,呼吸频率在消

5、极悲伤时每分钟9次,高兴时每分钟17次,愤怒时每分钟40次,恐惧时每分钟64次。情绪反应时,脑电、皮肤电也随着情绪的变化而变化。由于情绪过程中,总是伴有生理活动的可计量指标,因此人们可以用这样的客观指标来了解人的情绪反应程度。生理变化外周说--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W.James)和丹麦生理学家兰格(C.Lange)分别于1884年和1885年提出观点基本相同的情绪理论。詹姆士认为,情绪是内脏器官和骨骼肌活动在脑内引起的感觉。兰格认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他特别强调情绪与血管变化的关系。后人称这个理论为詹姆士—兰格的情绪外周说。(四)情绪理

6、论坎农—巴德理论情绪的中心在丘脑。情绪体验和生理体验同时发生。沙赫特的认知—激活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S.Schachter)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认知—激活理论。该理论认为,情绪的产生受环境事件、生理状态和认知过程三种因素制约,其中认知因素是决定情绪性质的关键因素。沙赫特的研究为情绪的认知理论提供了最早的科学依据,对认知理论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阿诺德的评估—兴奋说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Arnold)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情绪的评估—兴奋说,该学说强调情绪的来源是对情境的评估,而这种评估是在大脑皮层产生的。阿诺德认为,情绪的产生取决于

7、人对情境的认知和估价。通过评估来确定刺激情境对人的意义;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层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过程的重要条件。情绪产生的模式是,情境刺激作用于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上传至丘脑,在丘脑更换神经元后再传至大脑皮层,在大脑皮层上,刺激情境被评估。只要情境被评估为对有机体有足够重要的意义,皮层兴奋(即指令)就会下行,激活丘脑系统,发生机体器官和运动系统的变化。这时外周运动反应系统变化的信息又上行,通过丘脑反馈到大脑皮层,并与最初的估价相结合,产生情绪体验。动机—分化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代表人物为伊扎德(C.Izar

8、d)和汤姆金斯(S.Tomkins)。动机—分化理论认为,情绪是独立的心理过程,不是其他心理活动的伴随现象或副产品;情绪有它自己的机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