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医药管理局

浙江中医药管理局

ID:20525848

大小:51.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13

浙江中医药管理局_第1页
浙江中医药管理局_第2页
浙江中医药管理局_第3页
浙江中医药管理局_第4页
浙江中医药管理局_第5页
资源描述:

《浙江中医药管理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WORD资料下载可编辑第二批浙江省基层名中医培养考试大纲四门经典为《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温病学名著(《叶香岩外感温热篇》、《薛生白湿热病篇》、《温病条辨》)。具体内容和要求附后。参考资料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编写的《中医经典必读》和《中医经典必读释义》(中国中医药出版社)。《黄帝内经》养生1.早衰的原因和养生的方法2.男女生、长、壮、老的规律及肾气的作用3.四时生长收藏的规律及养生的要领4.“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意义5.“治未病”的含义及临床指导价值阴阳五行专业资料分享WOR

2、D资料下载可编辑1.阴阳的概念与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2.“清阳”、“浊阴”的概念及临床意义3.味、形、气、精、化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4.药物饮食气味的阴阳属性及其性能5.“壮火”、“少火”的概念及临床意义6.五气之胜的致病特点及阴阳偏胜的病理表现7.阴阳理论在诊断、治疗中的应用8.五行的概念、临床应用及亢害承制的医学意义9.“人与天地相参”的含义及临床应用藏象1.“十二官”的生理功能及“十二官不得相失”的意义2.“藏象”的含义及其方法论价值3.“五藏之本”的内容及医学意义4.五藏、六府、奇恒之府的生理功

3、能特点及其临床指导价值5.谷食和水饮入胃后其精气的输布运行过程6.“四时五藏阴阳”的医学意义7.因经脉脏腑阴阳属性的不同其发病各异的道理和规律8.“脾病而四肢不用”的机理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9.五脏与七窍的关系及对临床实践的启示精气神1.“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的临床意义2.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的概念及医学意义3.情志致病的原理及五脏虚实的临床特点专业资料分享WORD资料下载可编辑4.营卫之气的生成、分布、与壮老及睡眠的关系5.三焦的功能特点及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6.“夺血者无汗,夺

4、汗者无血”的临床意义7.六气的生成、作用及六气耗脱的证候特点8.血气精神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及“人之常平”(即健康人)的标志9.“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经脉1.经脉理论在诊治疾病中的重要作用2.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及“是动病”“所生病”候,其对临床的启迪作用病因病机1.病因分类及其与发病部位的关系2.“两虚相得,乃客其形”的临床意义3.阴络伤和阳络伤引起出血的临床特点4.阳气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阳气的病理表现及护养5.煎厥、薄厥的发病机理和临床特点6.“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医

5、学意义7.五味太过的危害性及“谨和五味”的临床意义8.“百病生于气”的内容及实践意义9.阴阳盛虚的临床特征和机理10.“病机十九条”中五脏病机、六气病机的含义及临床指导意义11.“病机十九条”中所提示的分析病机的方法12.以树喻人说明人体体质与疾病发生的关系13.“邪之所在,皆为不足”的临床意义专业资料分享WORD资料下载可编辑14.上、中、下三气不足的临床特点15.“生病起于过用”的含义及临床意义16.“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的含义及临床意义17.“五劳所伤”的临床特点1

6、8.“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的含义及临床意义19.四时之邪致病的临床表现病证1.“伤寒”、“两感”的概念及热病的形成、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预后2.“阴阳交”、“风厥”、“劳风”的病机、临床表现及预后3.咳的病因病机、五脏咳六腑咳的临床表现、传变规律及治疗法则4.“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的医学意义5.引起疼痛的病机及十四种痛证的鉴别诊断6.行痹、痛痹、著痹、五脏痹、六腑痹的形成、临床表现、治疗原则7.痿证的病因病机、证候特点、“治痿独取阳明”的机理及临床意义8.水胀、肤胀、鼓胀的主要症状及鉴别

7、要点9.肠覃、石瘕的病因病机、证候特点、治疗原则10.“五藏阳以竭”所致水肿的病机、治疗方法11.脾疸、消渴的病机、治法12.大厥的病机及预后诊法1.诊脉、望色、察目的原理及运用要领2.五脏得强、失强的诊察要领3.脉有胃气的重要意义及真脏脉的特点、临床意义专业资料分享WORD资料下载可编辑4.“四易”、“四难”的含义及临床意义5.五实证、五虚证的临床表现与预后判断6.“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的含义及临床意义治则治法1.“异法方宜”的实践意义2.因势利导治疗法则的临床应用3.“神不使”的含义及在治疗中的

8、作用4.“标本不得,邪气不服”的临床意义5.标本治则的实践意义及应用原则6.“妇人重身”的治疗原则及实践意义7.正治法、反治法的含义及应用8.阴阳虚衰所致寒热病的治疗原则9.心理治疗的临床意义《伤寒论》太阳病1.太阳病提纲(1)2.太阳病的证候分类(2、3、6)3.太阳病的自然病程与辨寒热的真假(8、11)4.太阳中风的证治与桂枝汤的应用(2、12、13、24、53、54、57、95)5.桂枝汤的加减应用(14、18、20、21、22、28、43、62、112、11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