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

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

ID:20576889

大小: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3

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_第1页
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_第2页
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_第3页
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由于不能构成短路回路,接地电流往往比负荷电流小得多,所以这种系统称为是小电流接地系统(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一般66kv及以下系统常采用这种系统。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由于不够成回路,所以流过故障点的是由对地电容形成的容性电流,数值很小,而整个系统的中性点对地电压发生偏移(偏移程度取决于接地短路的程度,完全金属性短路则中性点对地电压上升为相电压),而不接地相的对地电压也会升高(金属性短路升为线电压),但是每相对中性点电压以及相间的线电压保持不变,所以整个系统可以维持运行,但由于对地的电压升高考验整个

2、系统对地的绝缘好坏,所以在绝缘还没破坏前,最好要及时消除故障,不能在这种状态下长时间运行,一般不超过1-2小时。       小电流接地系统包括: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中性点经大电阻接地系统。(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发生故障的时候接地电流比较小。           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系统就不用多说了,单相接地,故障点和中性点之间会有很大的短路电流流过,整个系统的电压严重不对称,完全不能正常运行,因此需要立即跳闸,这种系统,零序保护应作为主保护使用。      中性点直接接地(包括经小阻抗接地)得系统,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接地电流一般都比较大,所以称为大电流接

3、地系统。一般110kv及以上的系统采用大电流接地系统。      大电流接地系统是指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像我们的3相4线制就属于,因为在发生故障的时候接地电流会比较大。       保护接地与保护接零的主要区别是: (1)保护原理不同  保护接地是限制设备漏电后的对地电压,使之不超过安全范围。在高压系统中,保护接地除限制对地电压外,在某些情况下,还有促使电网保护装置动作的作用;保护接零是借助接零线路使设备漏电形成单相短路,促使线路上的保护装置动作,以及切断故障设备的电源。此外,在保护接零电网中,保护零线和重复接地还可限制设备漏电时的对地电压。(2)适用范围不同  保护接地即适用于一般

4、不接地的高低压电网,也适用于采取了其他安全措施(如装设漏电保护器)的低压电网;保护接零只适用于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电网。(3)线路结构不同  如果采取保护接地措施,电网中可以无工作零线,只设保护接地线;如果采取了保护接零措施,则必须设工作零线,利用工作零线作接零保护。保护接零线不应接开关、熔断器,当在工作零线上装设熔断器等开断电器时,还必须另装保护接地线或接零线。   我国现在的10KV110KV220KV500KV(国网已经有1000KV)高压输电线路都是没有零线的,因为这些电压等级都是不可以直接被设备(少数超高压设备除外)所接受的。而我们平时用电最多的是3相4线制(TN—C系统)

5、,3根火线+1零线。而零线的作用是:1.中性线(N线),和火线一起接成相电压。2.充当某些运行设备的中性点接地(工作接地)。3.和设备外壳相接充当保护(P线)。而这些在10KV以上电压等级是不需要的,110KV以上的输电线路上方有2条架空零线(或称架空避雷线、架空地线),其作用是起避雷作用(防止雷电波)。所以日常见到的高压进线没零线。 1相接地的问题,高压输电线都是需要保护的(禁止在无保护的条件下运行),110KV一般有一套保护,220KV以上则需要2套原理不同、且来自不同厂家的保护,运用比较广泛的是光纤纵差和高频保护。当发生一相接地的时候会发生跳闸,因为线路都有重合闸(分单重、3重

6、、综重),在判定为永久性故障后不进行重合。所以:短路——重合——跳闸。电力的变压器为什么需要装有瓦斯保护?在电网的变压器中,差动保护和瓦斯保护一起构成变压器的主保护,差动保护是用首末两端电流的对比判断故障然后动作的,保护的是变压器的绕组、套管、到CT侧,差动保护属于电气量保护。瓦斯保护是属于非电气量的保护,装在油箱和油枕之间,分过气流和过油流,如果变压器内部发生短路,那么短路电流会分解变压器油而产生气体,让瓦斯继电器发出告警信号(轻瓦斯保护),短路严重的时候,气温很高,会让油面上升,冲到瓦斯继电器的动作位置,发生跳闸信号(重瓦斯保护)。由于瓦斯保护可以保护到差动保护所保护不到的位置—

7、—铁心。所以瓦斯和差动一起构成变压器的主保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