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实验设计”中的问题和策略

浅谈“实验设计”中的问题和策略

ID:20609721

大小: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4

浅谈“实验设计”中的问题和策略_第1页
浅谈“实验设计”中的问题和策略_第2页
浅谈“实验设计”中的问题和策略_第3页
浅谈“实验设计”中的问题和策略_第4页
浅谈“实验设计”中的问题和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实验设计”中的问题和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实验设计”中的问题和策略关键词:实验设计,高考试题 ,生物通过对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分析可以看出,实验设计的问题是当前高考的热点。这类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设计实验程序,观察实验结果,来验证生物学事实。问题所需背景知识可依据课本知识,也可不涉及高中所学内容,由试题所提供的材料告知。在解答该类试题时,需要学生阅读材料,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再通过分析、推理、设计出严密的实验方案。由于高考的导向性,使得教师特别重视实验设计的教学,但教学的效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那么如何进行教学才能卓有成效呢?下面笔者通过两例教学实践比较,以期对同行有所借

2、鉴与启示。    1 初教“实验设计”    【课前】教师进行了充分准备,既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材料,也做了很多的习题,从而归纳出解题的一般规则,如图1所示:        【课中】我安排了图2的教学流程:        在说明解题规则时,要求学生针对实验设计的基本框架做好审题与解题过程。审题时,要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已知条件,揣摩命题思路,搞清实验原理;解题时要注重规则的运用,具体为:(1)把握实验目的时,要明确验证的“生物学事实”是什么?或“生物学事实”的哪一方面?整个实验要围绕目的而展开。(2)策划实验方法时,要明确常见物质的

3、检测方法有哪些?例如,①淀粉——碘液;②还原性糖——斐林试剂、班氏试剂等;实验结果的显示方法有哪些?例如,①光合速度——O[,2]释放量或CO[,2]吸收量或淀粉产生量;②呼吸速率——O[,2]吸收量或CO[,2]释放量或淀粉减少量等。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有哪些?如:①增加水中氧气——泵入空气或吹气、放入绿色植物;②除去叶中原有淀粉——置于黑暗环境等。对照实验的设置方法有哪些?例如,①单一变量控制;②等量的控制等。(3)设计操作步骤时,要注意基本思路及每一环节的关联性与延续性。(4)预测实验结果时,要根据实验情况,对可能的各种结

4、果进行排列组合,注意预测的全面性。(5)得出实验结论时,要根据每一个预测结果,得出相应的结论。(6)规范文字表达时,要注意文字的流畅性与术语的准确性。解题规则讲授完后,我出示一道实验设计的例题,边讲解边演练,整个课堂很安静,学生都在认真听讲,并不时地做笔记,最后我出示题目,让学生练习,并附上参考答案以便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课后】教学3天后,我对学生进行单元测试,竟发现学生实验设计的得分大大出乎我的意料,15分的实验设计题,学生的平均得分只有4分左右,学生在答题时错误百出,少数学生答非所问,个别学生甚至就没做。这是为什么

5、呢?    应该说这个班的原认知水平和学习基础在整个年级中是比较好的,我自认为自己的授课是精心准备的,该讲的都已经讲了,学生学得也挺认真,为什么结果却不尽人意呢?于是我对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的结果显示:学生普遍反映对实验设计题难以轻松解答,课堂上虽然老师已讲得够清楚了,自己也觉得已掌握了,但题目一变换,就不知道从何入手,即使勉强能做出来,究竟是对是错,自己心里也没底,只有看了参考答案才会知道错与对,但自己当时就是想不出来,也考虑不全面。由此可推知我的课堂教学是有问题的,而问题出在哪里呢?经过深刻的反思,终于找到了教学“失败”的主

6、要原因:    1.1 实验设计的掌握与运用是学生学习中最难的部分,它要求学生在理解实验目的和原理的前提下,整体把握实验过程及思路,理解实验程序,分析实验中每一步骤的作用、每一个处理的意义以及各步骤之间的联系。既要知道怎么做,也应懂得为什么这样做。因此在解实验设计类题目时既需要学生能仔细审题,同时又要能随时、准确地提取原有的相关知识,还要会综合运用好有效信息,形成解题方案。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只要有一个环节存在着缺陷或差错,都会影响解题结果,而这些环节都需要学生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缜密的思维能力与较好的解题智慧作保障。如果学生在

7、这些方面本来就比较欠缺,那么即使教师将解题规则讲得很细,学生还是不会用、不会解的。所以在上实验设计课之前,应该对学生进行诊断,对学生存在的薄弱之处要有针对性地加以提高与弥补。    1.2 这节课的教学是采用常规性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整节课容量大、节奏快,教师以讲述为主,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则疲于记述,显得很被动;虽然安排有学生练习阶段,但由于时间关系,只有在课堂余下的3min内让学生匆匆完成,然后就出示了参考答案。因此这节课的教学没有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主动性,过多地注重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    1.3

8、 解答好实验设计类题目,需要相应的规则与策略,而对规则的掌握,却需要一个过程,即:“规则的了解→模仿运用→熟练运用→内化成相应的策略”。这一过程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需要经过尝试、总结,慢慢体悟并不断生成的。在这堂课上,笔者却急功近利,教学不得法,将目标定得太高,形成“眼高手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