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语文素养”微探

新课标“语文素养”微探

ID:20624815

大小:5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4

新课标“语文素养”微探  _第1页
新课标“语文素养”微探  _第2页
新课标“语文素养”微探  _第3页
资源描述:

《新课标“语文素养”微探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课标“语文素养”微探[内容摘要]:新课标中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名词——语文素养,它对于我们来说都很陌生,但是在新课标中又显得那么忠言。那么,什么是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概念提得是否恰当呢?在具体教学过程又如何实现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目标呢?这些问题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思考。[关键词]:语文,学生,素养。素养,根据《新华词典》的解释是:“平时的锻炼和教养。”语文素养,指的是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所获得的个性品质以及心理认知方面繁荣积累和提高。2001年实施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全面提高学

2、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笔者通读了整个新课标,关于语文素养形成以下几点认识。一、语文素养这个概念有些宽泛大家知道,素养是一个人平时的锻炼和教养,它所涵盖的内容可谓是包罗万象,既包括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等品性特征,也包括个人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体验和情感价值体验。比如,一个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从掌握语文知识和形成语文能力的活动中获得的感受以及能力,都称为语文素养。这样一来,语文素养的内容到底包括多少,真的很难给予界定,这其中还不包括学生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如选修课所获得的语文素养。再说它的内涵,新课标要求“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时间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语文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这一要求比较全面,但是各个要求之间的主次关系没有体现出来,层次感不强,造成目标众多,有关于学生的人生态度,有关于学生的认知态度,有关于学生的道德品质,那么这些目标要素间如何平衡和衔接,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二、语文素养的限定宽泛的语文素养需要从两

4、个方面来限定。首先是其对象的限定。我们这里谈的教育主要是基础教育,其对象是广大的学生,特别是广大的初、高中学生,因此它有别于一般的素养,它指的是学生在学校教育中,习得的语文素养。比如一个作家的,他的语文素养可能是多方面的,较强的写作能力、较大的阅读量、比较丰富的社会阅历和生活体验,而且随着时间的积累,其容量会越来越大;而我们讲的语文素养,对学生只是规定了一个最低标准,只要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达到相应的最低要求,就算已经达到了要求。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各个阶段不同的心理发展特性,制定出相应的培养目标。语文素养的培养,它有一个“变

5、通域”,即它有一个很大的层次空间和范围,这样势必导致其内涵丰富,概念宽泛以至模糊化,为此,必须对语文素养从量上进行规定,即“量化”。所谓“量化”,就是用客观、具体的数字来规定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实现语文素养所要求达到的最低标准。比如,在小学阶段,学生应该掌握至少2800个单字,高中阶段应该会背50篇古诗文等等,只有规定了这样一个最低标准,语文素养的实现才更加容易和现实。三、学生原有素养、现有素养和将来素养“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学生原有的素养也是呈现千差万别的姿态。学生原有的语文素养与其家庭环境、教育背景、兴趣爱

6、好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前,必须进行详细的考察和调研,具体了解学生的不同秉性,以此作为原始的教学资料,努力创设教学赖以进行的良好环境。对于学生原有的素养,教师要予以正视,不能存有任何的偏见。在实施差异性教学的过程中,要因“生”而异:对于一个缺乏自信心和创新意识的学生,教师应从多鼓励其发言、多用语言表扬开始,逐渐让其认识自己并相信自己,从而发挥出他的前能,进行有效的创造性学习;对于一个粗心大意、丢三拉四的学生,教师则可以从锻炼其耐性和沉稳性开始,逐渐培养其稳重心细的个性品质。另外,还应该注意一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

7、角色是激发、充实、丰富和调整学生的原有素养,根据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考虑到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即儿童现有的和借助他人启发达到的水平,教师应该在尊重学生原有素养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最后,学生的未来素养也是不容忽视的,它关系到人的发展,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有教育家说“是教育挫伤了孩子的求知欲”,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育者要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各种积极要求,并给予适宜懂得引导,充分发展学生的可能性,当然,这有别于“自然主义”的放任发展观,是发展学生的潜能,是有步骤、有

8、指导的发展。四、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融合在新课标所讲的“三维目标”中的,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三个目标的实现,即意味着语文素养的实现,二者是息息相关的。1、语文素养,强调的是养成,因此语文素养的形成必须有一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