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预防情况预防和处理

针刺预防情况预防和处理

ID:20625863

大小:3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4

针刺预防情况预防和处理_第1页
针刺预防情况预防和处理_第2页
针刺预防情况预防和处理_第3页
资源描述:

《针刺预防情况预防和处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针刺意外风险知情告知书一、晕针是在针刺过程中患者发生的晕厥现象。1.原因:患者在施针时精神过度紧张,或体质虚弱、过度劳累、饥饿、大泻后、大失血后、体位不适以及医生在针刺操作时手法过重等,而致脑暂时性缺血。2.现象:患者在针刺过程中,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慌气短、出冷汗、精神疲乏、胸闷泛恶、脉象沉细。严重者会发生四肢厥冷、神志不清、血压下降、脉微欲绝。3.处理:要立即停止针刺,并迅速出针,使患者平卧,头部稍低,松解衣带,注意保暖。轻者静卧片刻,给予温开水或糖水之后即可恢复。重者在上述处理的基础上,可针刺水沟、内关、涌泉、足三里等

2、穴,并可温灸百会、气海、关元等穴,必要时可配用现代急救措施。晕针缓解后,仍需适当休息方能离去。4.预防:对晕针要重视预防,如初次接受针刺治疗和精神紧张者,要做好解释工作,解除恐惧心理。选择舒适持久的体位,尽量采取卧位。选穴宜少,手法要轻。对饥饿、劳累患者,应嘱其进食休息后再予针刺。针刺过程中,应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神态,询问其感觉,以便尽早发现晕针先兆,及时处理。二、滯针在行针时或留针后,医者感到针下滞涩行针困难的现象。1.原因:精神紧张或疼痛所致肌肉痉挛;或因行针时捻转角度过大和持续单向捻转等,而致肌纤维缠绕针身所致。2.现象:针在穴

3、内,提插、捻转、出针均感滞涩、困难。若勉强捻转、提插时,则患者感到疼痛。3.处理:嘱患者消除紧张,使局部肌肉放松;或延长留针时间,用循、摄、按、弹、刮等手法,或在滯针附近加刺一针,以缓解肌肉紧张。如因单向捻转而致者,可向相反方向将针捻回。4.预防:对精神紧张者,要做好解释工作,消除顾虑。同时针刺手法要轻巧,捻转角度不要太大,更不宜连续单向捻转。三、弯针指针刺入腧穴后,针身在患者体内形成弯曲现象。1.原因:进针手法不熟练,用力过猛;或针下碰到坚硬物质;或因患者在针刺过程中变动了体位;或针柄受到某种外力碰压;或滯针处理不当等。2.现象:进

4、针时或将针刺入腧穴后,针身弯曲,针柄改变了进针时刺入的方向和角度。常伴有提插捻转及出针困难,或患者感到疼痛。3.处理:出现弯针后,不可再行手法。如针身轻度弯曲,可将针缓慢退出;若由体位移动所致,应使患者先恢复原来体位,局部肌肉放松后,再将针缓缓起出。切忌强行拔针,以免出现断针。4.预防:医者手法要熟练,指力要轻巧;患者体位要舒适,留针期间不要移动体位;避免外力碰撞或压迫针柄,如有滯针应及时正确处理。四、断针指针身折端在患者体内。1.原因:针具质量差,针身或针根已有损坏剥蚀,针前失于检查;行针时强力提插、捻转,肌肉猛力收缩;针刺时将针身

5、全部刺入腧穴内;留针时患者移动体位或外物碰撞针柄;或弯针、滯针未能及时正确处理等。2.现象:针身折断,残端或伤露于皮肤之外,或全部没于皮肤之下。3.处理:嘱患者保持原体位,切勿乱动,以防断针陷入深层。如断端显露,可用镊子夹住断端取出;若断端与皮肤相平,可用手指按压针孔两旁,使断端暴露体外,用镊子取出;若断端完全陷入肌肉层时,视其所在部位,如果在重要脏器附近或在肢体活动处,应在X线下定位,用手术取出。4.预防:针前应仔细检查针具,有不符合要求者,剔除不用。针刺手法要轻巧,针身不宜全部刺入。针刺入腧穴后,嘱患者不要随意变动体位。如有弯针、

6、滯针应及时正确处理。五、针刺异常感㈠、血肿指针刺部位出现的皮下出血而引起肿痛的现象。原因:针尖带钩,使皮肉受损,或针刺时误伤血管。个别患者为凝血功能障碍。现象:出针后,针刺部位出血,局部肿胀疼痛,继则皮肤呈青紫色。处理:针孔出血,可用消毒干棉球压迫止血。若微量皮下出血而局部小块青紫时,一般不必处理,可自行消退。如局部青紫肿痛较甚或活动不便,要先行冷敷止血后,再行热敷或在局部轻轻揉按,以促使淤血消散吸收。预防:仔细检查针具,熟悉解剖部位,避开血管针刺。出针时立即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眼区腧穴针刺更应注意。要询问有无出血病史,对男性患者,

7、要注意排除血友病。⑵、针刺后遗感指出针后患者遗留的不适感觉。原因:多因有针遗留;或手法过重,留针时间过长;或手法与病情相悖所致。现象:出针后,患者不能移动体位;或局部遗留酸痛、胀重、麻木等不适的感觉;或原有症状加重。处理:如有遗留未出之针,应立即起出。出针后让患者休息片刻,不要马上离开;若局部遗留酸胀等不适感,轻者用手指在局部上下揉按,即可消失或改善。重者可加用艾条温灸,或用热敷、磁疗等方法加以消除;原有症状加重,应查明原因,调整治则和手法。预防:出针后应清点针数,避免遗漏;针刺手法不宜过重,留针时间不宜过长,一般病证,出针后可作上下

8、循按,避免出现后遗感;临诊时要认真辨证,补泻手法适当。⑶针穴疼痛指针刺部位出现疼痛。原因:进针时针尖皮肤上的时间过长;或针前失于检查,针尖带有钩毛,或操作手法不熟练,行针手法过重;或刺及血管、肌腱、骨骼;或针刺时患者移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