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

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

ID:20659327

大小:46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14

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_第1页
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_第2页
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_第3页
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_第4页
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T/CACMXXX—2016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薄荷Commercialgradesfor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MenthaeHerba(意见征求稿)201x-xx-xx发布201X-xx-xx实施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III目次前言Ⅲ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规格等级25要求76资料性附录8II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研究技术中心及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提出。本标准由中华中医药

2、学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研究技术中心。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欧阳臻、黄璐琦、郭兰萍、詹志来、金艳、彭华胜、赵明、韩邦兴、何雅莉、叶丹、邵扬、王琳炜。III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薄荷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薄荷的商品规格等级。本标准适用于薄荷中药材生产,流通以及使用过程中的商品规格等级评价。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3、)适用于本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SB/T11094中药材仓储管理规范SB/T11095中药材仓库技术规范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32号)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通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某些术语和定义。薄荷MenthaeHerba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薄荷Menthahaplocalyx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或花开至三轮时,选晴天,分次采割,晒干或阴干。薄荷规格MenthaeHerbaspec

4、ification薄荷药材在流通过程中用于区分不同交易品类的依据。薄荷等级MenthaeHerbagrade在薄荷药材各规格下,用于区分薄荷品质的交易品种的依据。道地药材苏薄荷Dao-diHerbssubohe指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及其周边各地区的薄荷。94规格等级表1薄荷商品规格等级划分表规格等级性状描述共同点区别点全草一等干货。除去根、老茎和杂质,茎多呈方柱型,有对生分枝,棱角处具茸毛,(饮片呈不规则的段)。质脆、断面白色,髓部中空。叶对生,有短柄,叶片皱缩卷曲,展平后呈宽披针形,长椭圆形或卵形。轮伞花序腋生

5、。味辛凉。无杂质、虫蛀、霉变。茎呈紫棕色或绿色,叶上表面深绿色,下表面灰绿色。揉搓后有浓郁的特殊清凉香气。叶不得少于50%。二等茎呈淡绿色,叶上表面淡绿色,下表面黄绿色。揉搓后清凉香气淡。叶在40%~50%。统货干货。除去根、老茎和杂质。茎多呈方柱形,呈棕色或褐色;棱角处具茸毛(饮片呈不规则的段);质脆、断面白色,髓部中空。叶呈黄棕色。揉搓后清凉香气淡,味辛凉。稍有杂质、无虫蛀、霉变。叶在30%~40%。全叶干货。叶对生,有短柄,叶片皱缩卷曲,展平后呈宽披针形,长椭圆形或卵形,微具茸毛。上表面深绿色,下表面灰

6、绿色。揉搓后有浓郁的特殊清凉香气,味辛凉。无杂质、无虫蛀、霉变。备注:(1)当前药材市场薄荷规格按照部位进行划分,有叶与茎,其中叶所含成分高,因此市场根据叶所含的比例进行等级的划分,即含叶率越高等级越高。(2)药典对叶的含量有相应的要求,即不少于30%,而目前市场上有不符合药典规定的段规格,因此本次标准不制定段的规格。(3)市场另有陈货,即存放时间较长的薄荷商品,由于暴露空气中,挥发性成分容易散失以及氧化,因此气味淡且外观颜色加深呈褐色,这类商品容易不合格,需注意区分,因此在本标准不制定陈货规格。9A薄荷药材

7、B薄荷饮片图1薄荷全草一等品A薄荷药材B薄荷饮片图2薄荷全草二等品9A薄荷药材B薄荷饮片图3薄荷全草统货图4薄荷全叶5要求应符合《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通则》中第7章项下相关规定。9附录A(资料性附录)历史沿革薄荷最早记载于唐代孙思邈《千金·食治》中,名为蕃荷菜,其味苦、辛,温,无毒。唐《新修本草》亦从此说,同时写到“人家种之,饮汁发汗,大解劳乏”,说明至少在唐代已经开始栽培。宋《图经本草》曰∶“薄荷,旧不着所出州土,而今处处皆有之。茎、叶似荏而尖长,经冬根不死,夏秋采茎叶,曝干。古方稀用,或与薤作齑食。近世医家

8、治伤风,头脑风,通关格及小儿风涎,为要切之药,故人家园庭间多莳之。”说明宋代薄荷已经普遍移栽至园中,以做菜或药用。南宋《宝庆本草折衷》:“生南京,及岳州(今湖南岳阳)。今处处园庭间多莳有之。生吴中者名为吴菝蔺,生胡地者名为胡菝蔺,一名新罗菝蔺。今江浙间亦有之。”说明南宋时各地有不同称谓,而其所提及的产地主要在江南一代。明代《品汇精要》:“惟一种龙脑薄荷于苏州郡学前产之,盖彼达势似龙,其地居龙脑之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