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医学培训课件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医学培训课件

ID:20669461

大小:1.19 MB

页数:45页

时间:2018-10-14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医学培训课件_第1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医学培训课件_第2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医学培训课件_第3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医学培训课件_第4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医学培训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医学培训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概述SLE是一种表现有多系统损害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其血清具有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病程以病情缓解和急性发作交替为特点。育龄妇女多见。我国患病率约为0.7-1/1000,高于西方国家1/2000。病因(一)遗传:SLE患者第一代亲属中患SLE者与无SLE患者家庭比高8倍,单卵双生患SLE者5-10倍于异卵双生SLE发病率。但大部分病人没有遗传性。易感基因:多基因相关疾病HLA-Ⅲ类的C2或C4缺损,HLA-Ⅱ类的DR2、DR3频率异常。DR、DQ与易感性和自身抗体形成相关联

2、。总结:SLE是个多基因病;多个基因在某种条件(环境)下相互作用而改变了正常免疫耐受性而致病;基因与临床亚型及自身抗体有一定相关性;在实验动物中看到有保护性基因。(二)环境因素:阳光:紫外线使皮肤上细胞凋亡,新抗原暴露而成为自身抗原。药物、化学试剂、微生物病原体。(三)雌激素:女性明显高于男性。病因性激素B细胞活化血细胞抗体抗ds-DNA抗体抗磷脂抗体血细胞减少肾炎血栓、习惯性流产血小板少自身抗体Th↑、Ts↓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免疫复合物SLE发病机制病理主要病理改变:炎症改变血管异常受损器官的特征性改变:苏木紫小体:细胞核受抗体作用变性为嗜酸性团块。“洋葱皮

3、样”病变:小动脉周围有显著向心性纤维增生。临床表现(一)全身症状:①发热:90%患者出现各种热型尤以低、中等度发热常见。②疲倦、乏力、体重下降。(二)皮肤与粘膜:80%病程中出现皮疹,蝶形红斑、盘状红斑、指掌部和甲周红斑、指端缺血、面部及躯干皮疹,以颊部蝶形红斑最具特征性。与SLE相关的特殊皮肤型红斑狼疮: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皮疹广泛,位于暴露部位,病变表浅,呈对称性,有时可形成疱状或大疱状,愈合不留瘢痕;深层脂膜炎型:少见,累及真皮深层及皮下脂肪层,不累及表皮,表现为皮下结节,但有时可与上覆皮肤粘连而将皮肤拉成脐形。临床表现蝶形红斑:约40%

4、SLE患者出现。蝶形红斑是面颊部出现的对称的水肿性红斑,可累及鼻梁,但一般不累及鼻唇沟。是SLE的典型皮损,病情缓解可消退,但留有棕黑色素沉着,较少出现萎缩。ThisbutterflyrashoverthefaceofayounggirlisatypicalrashseenwithSLETherashesaremadeworsebysunexposure.盘状红斑:为扁平或稍隆起的紫红色斑疹,皮疹周围有水肿和色素沉着,病变中心可色素缺失。多见于面部,头皮,耳,颈部和上肢的伸侧。网状青斑:真皮小动脉痉挛,使得皮肤浅层静脉丛血流增多,出现网状紫红色斑点,压之可退

5、色。多分布于上肢、大腿及关节周围。与抗磷脂抗体有关。雷诺现象:30%SLE患者出现。寒冷、吸烟和情绪变化可诱发。表现为手、足末端苍白,伴疼痛,继之转为紫色,最后变为红色。长期可引起肢端坏死。脱发:40%SLE患者出现弥漫性脱发:一种为毛发广泛性脱落,病情稳定后又可重新长出新发,另一种是头发脆性增加,枯黄和易折断,尤以前额、顶部头发为明显。永久性斑片状脱发:由盘状红斑引起的脱发。(三)浆膜炎:50%以上SLE患者出现双侧中小量胸腔积液,中小量心包积液。(四)肌肉骨骼:关节痛是常见症状之一,出现在指、腕、膝关节。对称性多关节疼痛、肿。Jaccoud关节病:10%

6、SLE患者因关节周围肌腱受损所致,特点为可复的非侵蚀性关节半脱位,可以维持正常关节功能,关节X线片多无关节骨破坏。临床表现(五)肾:狼疮肾炎(lupusnephritis,LN)是SLE最常见和严重的临床表现。SLE患者肾活检肾受累几乎为100%。肾衰竭是SLE死亡的常见原因。发病机制:IC形成与沉积→激活补体→炎性细胞浸润、凝血因子活化、炎症介质释放→肾脏损伤临床表现(五)肾:病理分型:Ⅰ型:系膜轻微病变性LNⅡ型:系膜增殖性LNⅢ型:(A)活动性病变(A/C)活动性伴慢性病变(C)局灶硬化性Ⅳ型:弥漫性LNⅤ型:膜性LNⅥ型:终末性硬化性LN临床表现(五

7、)肾:无症状性蛋白尿、高血压;肾病综合征;急进性肾炎综合征;尿毒症。临床表现(六)心血管:心包炎最多见。10%有心肌损害,可发生心衰。冠脉受累可出现心肌梗死。疣状心内膜炎(Libman-Sack心内膜炎):病理表现为瓣膜赘生物,常见于二尖瓣后叶的心室侧,不引起心脏杂音性质的改变,可脱落引起栓塞,或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表现(七)肺:约35%可出现胸腔积液,多为中小量、双侧性。狼疮肺炎:发热、干咳、气促、肺X线可见片状浸润阴影,多见于双下肺,与肺部继发感染很难鉴别。间质性病变:急性和亚急性期的磨玻璃样改变和慢性期的纤维化,表现为活动后气促、干咳、低氧血症,肺

8、功能检查常显示弥散功能下降。2%患者合并弥散性肺泡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