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构建

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构建

ID:20670069

大小:58.95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14

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构建_第1页
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构建_第2页
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构建_第3页
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构建_第4页
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构建_第5页
资源描述:

《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构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林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构建摘要:为更好地满足当前行业发展需要,文章围绕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核心,探索构建一套能全面评价风景园林专业办学工作的各个环节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传统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只注重评教师教学工作,新的评价体系克服了传统评价体系评价不够全面的不足,从单纯的教学评价拓展到全面的专业办学评价,从而更加高效地推动风景林专业建设。关键词: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中图分类号:TU;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5004605自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风景园林行业服务在中国的急速发展,社会对风景园林人才的需求更多地集中在“量”的方面,

2、高校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基本上是以扩招来满足社会的这一需求。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摸索,中国的风景园林行业也逐渐规范和成熟化,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体现为逐渐地由“量”向“质”的转变[1]。但这种由“量”向“质”的转变在当前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却变得非常艰难。调查发现,在国外,学生经过几年的大学教育,便能成长成为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的成熟专业人员;而在中国,大部分高校还只是在培养“设计院的实习生”[2]。由此可见,保证和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已经成为当今高校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目标和核心。但如何监测和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使其能满足行业从业人员的基本需求,已然成为高校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

3、键。一、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构建是监测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调动多方面的因素协调完成。笔者在本课题的前期研究中结合风景园林专业自身特点,围绕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展开了“模块+制度化”教学改革探索[1]1)。可以看出,在整个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运作机制中,评价模块是监测人才质量、检验分析其他各模块的直接标尺和基本手段,是整个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块体系中的核心模块。在评价1人才培养模块体系示意图模块中,不同对象、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评价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一个覆盖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各个环节的评价体系2)。在该评价体系的引领下,学校人才

4、培养运作机制一直围绕“人才质量”这一核心不断调整和改进。构建科学合理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将成为风景园林专业“模块+制度化”教学改革探索的一个关键环节,是监测和提高专业人才质量的根本保障。二、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构建须实现的几个根本性转变风景园林专业的教学形式(包括课堂授课形式、实践实训形式等)有很强的独特性和灵活性,在整个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表现出“小范围辅导、突出实训环节和教学形式多样化”等特点,这就要求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评价应该结合专业特点,从新的角度调整和改进传统教学评价方式,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为此,必须首先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根本性转变。由校内拓

5、展到校外在(一)评价主体的根本性转变美国,大学不仅是为了实现个人自我完善或追求所谓学术完善的象牙塔,而是是整个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3]。因此,其教育质量(人才质量)的评价应该放在社会大环境中检验,需要社会参与评定和监督。但中国高校目前的教学评价主体基本上都是高校内部成员。风景园林专业作为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在教学体系中有诸多实训环节,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是评判的培养质量乃至学校该专业的办学质量的重要方面。对学生质量乃至高校风景园林专业办学质量的评价主体必然由校内学生、督导组等拓展到社会用人单位、政府教育行政管理机关(构),实现评价主体的根本性转变3)。由单纯地评教师教学(二)

6、评价目标的根本性转变转向综合性评学校专业办学工作高校的教学评价目的在于提高办学质量,但在具体的操作时却往往只单纯地评教师教学工作,甚至把教学评价与对教师的奖惩挂钩,最后无奈地蛻变成学校“管老师”的机械性手段,这大大歪曲了评价的本质。要改变这一状况,首先要实现评价目标的根本性转变,也就是由目前只注重评教师教学这一环节转变成评价高校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由单纯地评价教师教学工作转向综合性评价学校风景园林专业办学工作(图3)。由教师教学模块拓(三)评价内容(范围)的拓展到专业办学的各个环节评价目标的根本性转变必然会带动评价内容(范围)的拓展。评价的实际内容由原来的教师教学拓展到教师教学、课程体系设

7、置、教学资源配置、教学服务管理等各个环节,全面分析评价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图3)。由固定单一评价客体(四)评价客体的根本性转变向非固定多评价客体转变如果教学评价跳出教师教学这一狭隘的评价范畴,把教学评价提升到评价专业综合性办学质量的高度,那么,评价由谁来评、评价谁也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也就是说,评价将由原来单一的评价客体一一教师转向非固定的、多样性的评价客体,一切评价客体的确定均根据评价目标的需要来确定(图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