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房屋建筑节能设计

浅谈房屋建筑节能设计

ID:20671581

大小:70.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14

浅谈房屋建筑节能设计_第1页
浅谈房屋建筑节能设计_第2页
浅谈房屋建筑节能设计_第3页
浅谈房屋建筑节能设计_第4页
浅谈房屋建筑节能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房屋建筑节能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房屋建筑节能设计:随着对节约能源与保护环境的要求的不断提高,建筑的节能技术也在日益加强。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通过对住宅总体规划设计、单体的节能设计降低其能源消耗,供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房屋建筑;节能设计  前言  在70年代能源危机后,发达国家开始致力于研究与推行建筑节能技术,而我国却忽视了这一方面的问题。时至今日,我国建筑节能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举例说明,国内绝大多数采暖地区围护结构的热功能都比气候相近的发达国家差许多。外墙的传热系数是他们的3.5~4.5倍,外窗为2~3倍,屋面为3~6倍,门窗的空气渗透为3~6倍。现在,欧洲国家住宅的实际年采暖能耗

2、己普遍达到m2/6L油,大约相当于m2/8.57kg标准煤,而在我国,达到节能50%的建筑,它的采暖耗能每m2也要达到12.5kg,约为欧洲国家的1.5倍。  因此,与当前发达国家建筑能耗已经大大降低的情况相比,我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是发达国家标准的3倍以上,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而对于美国而言,全球石油资源的战略布局以及石油的开采区域和运输线路等关键点的调整工作己基本完成,我国却没有那样强有力的能源后盾支持,在这样的国情下,建筑节能水平的改善实际上应该比发达国家更为紧迫。  一、节能型居住建筑设计方法  建筑节能设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总体规划设计;2)、建

3、筑单体设计;3)、建筑设备设计;  1总体规划设计  1.1建筑选址  建筑基地不适宜选择在山谷、洼地及凹地等处,因冬季冷气流在凹地里易形成对建筑物的“霜洞”效应。位于凹地的底层或半地下层建筑为保持所需的室内温度所消耗的能量,就会相应的增加。所以建筑基地应尽量选择在向阳、避风的地段上,为建筑争取日照创造必要的条件。(见图1)    图1对建筑物的“霜洞”效应示意图  1.2建筑布局  利用建筑楼群合理布局,充分结合特定地点的自然环境因素、气候特征和建筑物功能,人的行为活动特点等,建立自然一人工生态平衡系统。具体体现在通过楼体排布的方案组合中,按以下原则挑选规划方案:充分利用

4、和争取日照;避免风漏斗的出现,合理组织气流,减少建筑热损失;利用建筑外界面的反射辐射,对夏季炎热气候考虑充分。  在规划布局中,可以通过建筑的手法来尽量改善日照条件,比如:  a.多排多列楼栋布局中,采用错位布置,利用山墙空隙争取日照;  b.点、条组合布局时,点式住宅布置在朝向较好位置,条式布置其后,争取日照;(见图2)    图2建筑体形及排列方式对日照的影响示意图  1.3建筑形态  节能建筑的形态不仅要求体型系数(外表面积/体积)小,同时需要夏季日辐射得热少,冬季还需要对避寒风有利,但满足此三项需要的建筑形体常不一致,因此应考虑多种因素的制约,包括当地夏季气温和日辐

5、射照度、建筑朝向、各围护结构的保温状况和局部的风环境情况,需要具体权衡得热和失热的具体情况,优化组合各项因素后得出结论。  仅从夏季得热的角度,建筑应有合适的长宽比。加大进深由8m增加到14m,可以使建筑耗热指标降低11%~33%,因此对于1000~8000m2的住宅,进深控制在12~14m有利于建筑节能。(见图3、图4)    图3建筑对气流的影响示意图一    图4建筑对气流的影响示意图一  1.4建筑间距  阳光对于个人不仅有卫生学的意义,同时对人的心理及精神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它不但是热源,同时还可以提高室内的日照水平,保证住宅室内具有一定的日照量,从而决定建筑间最小

6、间距,并结合其他条件综合考虑建筑群体的布置。建筑采用斜屋顶在满足日照的前提下可以缩小住宅间距。(见图5、图6)    图5日照间距示意图一      图6日照间距示意图二  1.5建筑通风  适当布置建筑物,冬季降低冷风风速,可减少建筑物和场地表面热损失,节省能耗;夏季可以组织良好的通风,在建筑物之间及建筑内部形成良好过堂风。(见图7、图8)    图7建筑的风槽效应示意图一    图8建筑的风槽效应示意图二  1.6建筑朝向  朝向的选择考虑因素有:冬季具有适量和一定质量的日光照人室内:炎热季节尽量减少太阳直射室内及居室外墙面;夏季通风良好,冬季避免冷风吹袭;充分利用地形

7、和节约用地:照顾居住建筑群体组合的需要。居住建筑的适宜朝向为南偏东30o~南偏西15o。  1.7环保概念的体现  环保一个重要的体现方面是小区绿化。小区绿化要综合考虑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指标和生物多样性、植被的生态效应等诸多因素。可以考虑乔灌草相结合,以乔木为主:同时建议多布置立体绿化,见缝插绿;步行道、停车坪、水体护岸和水底地面不宜一概“硬化”,应该给大地以透水透气的余地。屋顶绿化不仅可以改善小区的环境绿化条件,还能改善建筑屋面的热工性能。  二、建筑单体设计  1围护结构  1.1外窗  外窗的能耗包括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