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10《木兰诗》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10《木兰诗》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

ID:20725250

大小:19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15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10《木兰诗》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10《木兰诗》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10《木兰诗》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10《木兰诗》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10《木兰诗》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10《木兰诗》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0木兰诗名校讲坛1.关于《乐府诗集》《乐府诗集》为宋代郭茂倩所编。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最早设立于汉武帝时。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歌词的来源有二:一部分是文人专门作的;一部分是从民间收集的。后来,人们将乐府机关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乐府诗、乐府歌辞。2.文言知识梳理(1)通假字对镜帖花黄(通“贴”,贴上)(2)古今异义①卷卷有爷名(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爷爷)②双兔傍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③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古义:只;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④出郭相扶将(古义:外城;今义:姓氏)⑤军书十二卷(古义:表示多数,不是确指;今义:指确数)⑥赏赐百

2、千强(古义:有余;今义:力量大)(3)一词多义【市】①东市买骏马(集市);②愿为市鞍马(买)【愿】①愿为市鞍马(愿意);②愿驰千里足(希望)【帖】①对镜帖花黄(通“贴”,贴上);②昨夜见军帖(文告)3.主题解说本诗通过对木兰代父从军、沙场征战和辞官还乡的叙述,塑造了木兰这一爱家、爱国、不慕名利,深明大义的巾帼英雄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4.重点突破(1)如何理解“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提示:这是个生动的比喻,以此比喻在日常生活中男女性别特征明显,而在战场厮杀时要分出男女就困难了。从而表现木兰机智聪慧又充

3、满豪情的神态表情。(2)如何理解木兰这一人物形象?提示:木兰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不朽的人物形象。她既是中国英雄,又是平民少女。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后又谢绝高官,重返家园。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朴而又机敏活泼、爱亲人也爱国家,不慕高官厚禄,热爱和平生活。5.难点攻克(1)木兰当户织时的心事重重,准备行装时的活动,奔赴战场时的心态,回家后家人的欢乐,重着“女儿装”时的欣喜等内容,作者都写得细致入微。而对战斗过程的描写却力求其简,十年生活,只用了几句话就交代完了。为什么要如此安排呢?提示:作者不惜笔墨描绘的往往都是他所要着力突出的。这首诗所要突出

4、的是木兰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品格,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够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则不惜笔墨。另外,这种繁简安排似乎还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2)本诗是如何运用侧面描写来刻画木兰这一形象的?8提示:诗中对木兰的塑造即借助对他人(或物)的描写来进行烘托,使人物形象更鲜明突出,“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两句诗渲染了军中悲壮、严酷的气氛,用环境描写烘托了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运用夸张手法写勋级之高、赏赐之多,从侧面写出木兰战斗之英勇与战功之卓著;“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通过木兰的军中同

5、伴的“惊忙”“不知”,来侧面表现木兰的非凡智慧和才能。6.结构图解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可汗(  )(  )  机杼(  )  燕山(  )  朔气(  )金柝(  )胡骑(  )傍地走(  )鞍鞯(  )理云bìn(  )pèi(  )头雄cí(  )阿zǐ(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旦辞爷娘去(    ) (2)惟闻女叹息(    )(3)出郭相扶将(    )(4)木兰不用尚书郎(    )(5)朔气传金柝(    )(6)策勋十二转(    )(7)军书十二卷(    )(8)赏赐百千强(    )3.分别写出下列加点词正确的意义。(1)将军百

6、战死(    ) 出郭相扶将(    )(2)不闻机杼声(    ) 万里赴戎机(    )4.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5.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对偶,突出了木兰的忧虑)B.“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设问,突出了识别的困难)C.“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

7、鞭。”(排比,写出了操办的急切,渲染了紧张气氛,同时又显得井然有序)D.“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对偶,突出战事紧急)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木兰经历持久战争、出生入死的激烈紧张的战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