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法律的消极激励

小议法律的消极激励

ID:20752573

大小:5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5

小议法律的消极激励_第1页
小议法律的消极激励_第2页
小议法律的消极激励_第3页
小议法律的消极激励_第4页
小议法律的消极激励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议法律的消极激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议法律的消极激励  一、引子  (一)简述案情  现实生活中,交通事故不幸时有发生,很多资料表明随着交通工具尤其是机动车辆的增加,交通事故的数量基本逐年增加,事故产生的后果也越来越严重,交通事故已经成为人们非正常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与之相伴的,交通事故的责任追究也显得十分重要,相当多的法律法规都涉及到这个问题,刑事责任、民事责任都有诸多条文规定。但也正是这些责任追究,牵涉到一个让人们不想看到的结果。  让我们先来看一个真实生活中的惨案。2006年4月10日,在四川省新津新津县的武阳路上发生一起惨烈车祸,一名69岁的老人抱着7个月大的孙女

2、准备过街时,一辆飞驰而来的桑塔纳轿车将爷孙俩撞倒,司机不但没有停车下来探视他们的情况,反而倒车将仍在路上挣扎的老人活活碾死。①  这样的惨剧,这般的令人发指,一两次出现便已让人觉得心寒;可不幸的是,这种先撞后碾死的情形竟时有发生。更甚之,撞死比撞伤强居然成为驾驶员的潜规则,被驾校教官提倡。②这种情况的产生,只是因为大众的冷漠残酷以及道德水准的下降吗?法律在责任追究中又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二)涉及的法律规定  交通事故中对于肇事者需要追究的责任主要包括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我国法律上的相关规定不少,但涉及到具体刑事责任和民事赔偿时,最密切

3、最主要的法律规定如下:  首先,刑事责任方面。我国《刑法》第133条第1款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其次,民事责任方面。我国《民法通则》第118条规定: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疾者生活补助费等费用;造成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抚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等费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

4、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了以下赔偿费用:(1)医疗费用;(2)误工费;(3)护理费;(4)交通费;(5)住院伙食补助费;(6)营养费;(7)残疾赔偿金;(8)残疾辅助器具费:按照普通适用器具的合理费用标准计算;(9)丧葬费;(10)被扶养人生活费;(11)死亡赔偿金。  (三)相关成本-收益分析  法是通过规定人们在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违反法的规定应承担的责任来调整人们的行为的,法律是人们依以行为的制度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在很多时候对人们的决策、行动起到决定性影响。在交通事故中肇事者撞到他人后行为决策的主要依据便是随之而来的责

5、任追究,因此要推究肇事者在致使受害人重伤时会采取何种行为,就必须分析上述法律规定给予肇事者怎么样的选择机会。  首先看刑事责任。虽然交通肇事所导致的结果一般都相当严重(人员伤亡、财产重大损失),但由于交通工具本身即具有极大破坏性以及肇事者在主观上为过失,交通肇事罪的法定刑罚相对而言要轻于造成同等伤亡的其他罪行(如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等);除非伤亡过大,交通肇事者实际获刑一般都在3年以下,而且有时会伴随着缓刑的适用,这样的处罚幅度对于肇事者实施二次伤害几乎不构成阻力(尤其是参照下文将提及的民事赔偿之后)。虽然故意二次碾压或撞死被害人在要件上成

6、立故意杀人罪,但其中要证明肇事者主观上为故意,则很难有充足的证据,肇事者很容易就可以事故发生后因为过度紧张惊慌而操控失误或者想要倒车确认情况时不小心又撞上受害人为理由反驳故意的指控,仅成立二次过失③,刑罚并不会加重多少。  另外值得考虑的是,将被害人撞死与撞成重伤两种情况下,肇事者逃逸后被发现或抓获的几率会有所不同。如果交通事故发生在城市监控设备的监控范围之内,这两者当然就没有差别了。但如果发生在城市但没有被监控或者发生在乡村、野外,则是另一番情形。此时又可分为两种情况:第一,当交通肇事发生在公共场所并有群众目睹时,两种情况下的肇事者都很

7、有可能被抓获,旁观者可以为警方提供线索;但因为被害人是事故最密切利害关系人,离肇事车辆最近,也最有激励去精确记住肇事车辆、司机的外观等情况,甚至包括车牌号,所以被害人存活无疑会加大肇事车辆、司机被查获的几概率。第二,交通事故如果发生在偏僻的场所或者野外,事故发生时并没有第三人旁观,那被害人的所见所闻就会成为追查肇事者的主要或者决定性的线索,此时被害人存活与否就有可能决定肇事者能否逃逸成功。因此,综上可见,想摆脱责任(逃逸)的肇事司机,对重伤的被害人的存活极有可能是有排斥心理的。  然后看民事责任。上文中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包含11项赔偿

8、费用,如果交通事故中被害人当场死亡,那肇事者将承担(9)、(11)两项赔偿费用,有可能承担第(10)项费用,这些费用基本上都参照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平均工资或人均消费支出确定,最起码会有个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