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沙尘暴“心脏地带”

穿越沙尘暴“心脏地带”

ID:20894078

大小:2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17

穿越沙尘暴“心脏地带”_第1页
穿越沙尘暴“心脏地带”_第2页
穿越沙尘暴“心脏地带”_第3页
穿越沙尘暴“心脏地带”_第4页
穿越沙尘暴“心脏地带”_第5页
资源描述:

《穿越沙尘暴“心脏地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穿越沙尘暴“心脏地带”穿越沙尘暴“心脏地带”穿越沙尘暴“心脏地带”穿越沙尘暴“心脏地带”  新一轮沙尘暴活跃期已经开始    我国荒漠化治理存在三大误区:重建设、轻保护;在干旱区与草原地区大面积造林,用树木阻挡沙尘暴;信奉人定胜天,忽视了自然界的自我修复能力。    “未来10至20年内,除个别自然条件好、生态环境得到控制的地区外,大部分地区沙尘暴的频率、强度和危害程度有进一步加剧的可能。”  从北京到宁夏银川,从内蒙古阿拉善到甘肃民勤,从河西走廊的武威再到陇中古城兰州,在短短的9天时间里,《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行程5000余公里,踏上黄土高原,翻越贺兰山,进入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

2、沙漠和民勤沙漠化最严重的干旱区,实地调查我国最大的沙尘暴中心和起源地。  根据记者的调查和对中国科学院沙漠化研究权威专家的走访,得出的结论是:沙漠化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一个严重的社会经济与环境问题。虽然我国为治理土地沙漠化开展了大量工作,但是沙漠化的态势仍然是治理速度赶不上恶化速度,土地沙漠化和荒漠化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而对于近日人们普遍关注的沙尘暴,国家“沙漠化”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王涛给出的结论是:我国西北荒漠及其东缘的半干旱区是亚洲尘暴中心向东延伸的区域,具有沙尘源广布、突发性强、危害大的特点。未来10至20年内,除个别自然条件好、生态环境得到控制的地区外,大部分地区沙尘暴的

3、频率、强度和危害程度有进一步加剧的可能。  我国是世界上受沙漠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约为万平方公里,其中人类活动导致的现代沙漠化土地约有37万平方公里。  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和部分半湿润地区,从东北经华北到西北形成一条不连续的弧形分布带,尤以贺兰山以东的半干旱区分布更为集中。沙漠化表现为土地生产力下降、资源丧失、地表呈现类似沙漠景观的土地退化。  根据沙尘暴发生频率、强度、沙尘物质组成与分布、生态现状、土壤水分含量、水土利用方式和强度等因素,科学家将我国北方划分出4个主要沙尘暴源区:河西走廊及阿拉善高原区;内蒙古中部农牧交错带及草原区

4、;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区;蒙陕宁长城沿线旱作农业区。  “整个环境退化的过程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错误的政策主导了人的行为。”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陈广庭称,例如1958年大跃进时期,政府曾组织群众到冰川撒草木灰,搞“融冰化雪”致使祁连山冰川提前融化,“冰川水库”面积迅速缩减;20世纪90年代政府在祁连山山区搞“冷粮高产”试验,使石羊河出山水量大大减少,诸如此类的政策错误值得好好反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民勤生态问题刚显露时,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所、兰州大学地理系的有关专家就一再对石羊河流域的问题提过不少意见,但没有引起有关领导的重视,以至于

5、问题积欠到如今的严重程度。”陈广庭说,“现在进行民勤生态问题仍然没有认真听取有关专家的意见,在闭门搞规划。”  陈广庭所说的“规划”,是指甘肃省某规划院正在设计的治石羊河流域治水方案。他认为,“这一方案仍然沿着旧的治水老路进行,准备再修6座水库,几百公里的水泥渠道。这样做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恢复不利,并继续破坏生态平衡。”  根据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多年研究的成果,干旱地区有水才有绿洲,地下水和地表水是一个可以相互转化的整体。西北干旱区降雨稀少,地下水的补充来源主要靠山区河流的渗漏补给。  但目前许多地方地表水和地下水分管的管理体制,地表水管理部门很少不顾及地下水的补充

6、,在出山口地区修建水库,用固化的渠系替代了水库以下自然河道,渠系系统讲求“滴水不漏”,田间搞“节水灌溉”,断绝了地下水的所有补给来源,一旦地表水源不足就抽取地下水,中游、下游一起超采,造成区域性的地下水下降,生态环境恶化。  “民勤或石羊河环境恶化的一个重要教训是:没有从生态平衡的角度思考问题,就水论水。如果仅靠水利部门一家搞就会走进了一个误区,越搞越糟糕。”  王涛刚刚带领数十位科学家完成了国家“沙漠化”973项目,作为首席科学家,王涛认为,土地沙漠化是在不断增长的人口压力下,人类不断向未开发的脆弱生态系统迁移和引入不适宜的耕作制度引起的。他将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开发活动归结为三个

7、方面:滥垦、过度放牧和滥樵。  传统社区的蒙族人的游牧有三种方式:多次迁徙、二次迁徙以及走“敖尔特”。无论采用何种的游牧方式,其目的都是为了利用草原地带各个草地的季节差异,以便更大限度地获取牧草,同时又使草场得到合理的保护。  据阿拉善SEE生态协会所作的调查,畜草承包以后,当地政府通过信贷等政策鼓励牧民发展牧业,扩大牧群规模,而此时由于1963~1975年人口的生育高峰和外来移民的涌入,更多的人需要草场和维持其生活的牲畜,超载放牧问题在阿拉善蒙族社区普遍存在,并成为有些蒙族社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