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新哲学的诞生地—重读《关于费尔巴哈提纲》

试析新哲学的诞生地—重读《关于费尔巴哈提纲》

ID:20947223

大小:72.75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18

试析新哲学的诞生地—重读《关于费尔巴哈提纲》_第1页
试析新哲学的诞生地—重读《关于费尔巴哈提纲》_第2页
试析新哲学的诞生地—重读《关于费尔巴哈提纲》_第3页
试析新哲学的诞生地—重读《关于费尔巴哈提纲》_第4页
试析新哲学的诞生地—重读《关于费尔巴哈提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析新哲学的诞生地—重读《关于费尔巴哈提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析新哲学的诞生地一重读《关于费尔巴哈提纲》论文关健词:新哲学实践优越性论文提要:马克思把实践概念作为哲学的基本概念,在哲学史上第一次对真理的标准问题、唯物史观问题作了经典的表述,从而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变革性和优越性,在反思中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新哲学的本质。《关于费尔巴哈提纲》是马克思于1845年春写的一篇著名的哲学笔记。这篇笔记不到一千五百字,以警句的形式凝结着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精华,恩格斯称它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今天,我们重读这篇光辉论著,对深刻理解马克思怎样批判旧唯物主义、解决旧哲学特别是费尔巴哈和黑格尔哲学所无法克服的理

2、论缺陷,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新唯物主义的变革性和优越性,在反思中对马克思主义本质进行再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提纲》的基本内容,就是明确提出实践的概念,并把它作为新哲学一马克思本人所主张的哲学的中心概念。马克思通过对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片面性的批判,从认识论、社会历史观、人的本质等方面阐发了“人的实践活动”的伟大意义,并根据“实践”这一新哲学的根本观点,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唯物主义的本质区别,宣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改造世界、改造社会的革命批判性质。马克思首先批判了旧唯物主义以及唯心主义各白的片面性。他指出,旧唯物主义,从培根至费尔巴哈,“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

3、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上去理解,即只是把事物理解为人之外的客体,人与客体的关系仅仅是人可以直观客体。例如,费尔巴哈认为,“直观是生活的原则”,“直观提供本质、真理、现实,直观信实于自己的对象”,“主体和对象的同一性只有在人对人的感性直观中,才是真理和实在。费尔巴哈还认为,人与物的关系只是人反映物,人的“意识是一面镜子”。所以,旧唯物主义不懂得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的意义。与此相反,唯心主义者虽然看到了人对周围世界的能动作用的特点,但是,他们把这一能动性绝对化和抽象化了,因而认为意识、精神是主体,是万能的,甚至人也只不过是这一主体的形式和材料,并且,思维、精神、意识可以

4、通过客体世界来有目的地表现自己。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黑格尔、费希特的观点基本上就是如此马克思指出,被唯心主义地表达并片面夸大了的能动性,仅仅是一种抽象的能动性,这是因为它的意义。马克思认为,无论是旧唯物主义还是思辨唯心主义,它们对客体事物的这种认识,对人与周围的客体世界的关系的这种理解,都是错误的。马克思断定,惟一正确的认识,就是首先把人当作现实的主体,“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客体事物,即不应该把它们理解为僵死的、仅仅被人直观的物件,而应该“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由于在《神圣家族》中己经对思辨唯心主义做了比较深刻的系统批判,所以这里马克思主要突

5、出了对旧唯物主义即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马克思指出,虽然费尔巴哈明确地区分了思想客体和感性客体,但他并不理解感性客体对人的意义,不理解感性客体属于人的实践对象,不理解人的对象性的活动及其意义。所以,费尔巴哈在解释人的活动时,一方面不可避免地陷人了唯心主义泥坑,“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成是真正人的活动”川;另一方面则把现实的人的活动狭隘地归结为单纯的物质占有欲望和唯物质利益是图的本能的实现。因此,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即那种仅仅满足于简单地把世界归之于人以外的客体物质而后觉得万事大吉了的哲学,既不能真正地理解物,也不可能真地认识人的社会性的活动及其历史。正是在《提纲》中,马

6、克思从他的实践概念具体地超越了费尔巴哈,既扬弃了旧唯物主义,同时也扬弃了唯心主义。马克思认为,哲学只有理解人改造客体世界的意义,才能对认识问题、社会历史问题以及人的本质问题有科学、现实的理解。得到正确的答案。而恰好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二者都根本不理解,也不去理解实践的意义问题,所以,述重大的哲学问题上,他们或者陷人自相矛盾的二律背反,或者造成理论的混乱而不能自圆其说。马克思把实践概念作为哲学的基本概念,这就为新哲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一块科学的坚硬基石,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的标志。也就是说,根据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建立起来的新哲学。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马克思

7、将实践概念作为哲学的基本概念,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真理的标准,创立了马克思主义革命能动的反映论。旧唯物主义承认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这是正确的,但它不能正确回答客观事物是如何反映到人的头脑中来的。其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这就是说,旧唯物主义把客观事物看作同人的实践活动没有关系的单纯客体,它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采用“感性直观的形式”,因此旧唯物主义不懂得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马克思认为,客观世界只有构成人们的实践对象才能成为人们的认识对

8、象,人们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