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导读ppt课件

《大学》导读ppt课件

ID:20952749

大小:907.00 KB

页数:41页

时间:2018-10-18

《大学》导读ppt课件_第1页
《大学》导读ppt课件_第2页
《大学》导读ppt课件_第3页
《大学》导读ppt课件_第4页
《大学》导读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导读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大学》导读提要一、《大学》介绍二、释题三、结构四、选读1.定义: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2.分类(1)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2)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3)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其中又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因此,就国学的内容而言,占主导地位的应是儒家的著作和学说,尤其是经典著作“四书五经”。四书五经《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诗经》《书经》《礼经》《易经》《春秋

2、经》一、《大学》来源到了唐代,韩愈、李翱从维护儒家的所谓“道统”出发,十分推崇这两篇文章,把它和《论语》、《孟子》相提并论。到了宋代,程颢、程颐更是竭力推崇这两篇文章。《大学》《中庸》本为《礼记》中的一章南宋以前没有单独刊行过南宋的朱熹继承了二程的思想,也竭力推崇《大学》和《中庸》。在二程和朱熹看来:《大学》:“初学入德之门”《中庸》:“孔门传授心法”所以把它们从《礼记》一书中提取出来,作为单行本刊印。并且和《论语》、《孟子》并列在一起称为“四书”。在经历宋、元以后,《大学》就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释题1.

3、大人之学“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大学”是大人之学。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2.治国安邦的大学问古人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修己治人,治国安邦”的大学问。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结构朱熹把《大学》分为“经”与“传”两大部分。认为第一章“经”的部分是“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后十章是“传”的部分,是“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而“传”的部分又分为两部分:“前四章总论纲领旨趣”,“后六章细论条目工夫。

4、”节选讲析第一章: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注释】(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2)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3)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为“新”,即革新、弃旧图新。亲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4)至善: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5、(5)。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注释】(4)知止: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是“至善”。(5)得:收获。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而后才能有确定的目标;目标确定后,内心就会平静;内心平静,遇事就可以坦然自安;遇事安和,就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然后才能有所收获,达到至善的境界。天下万物都有根本有枝叶,世间万物皆有开始和结束。知道什么该先做,什么该后做,那么,就接近道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6);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

6、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在格物(9)。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注释】(6)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兴旺发达。(7)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8)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9)格物:研究万事万物。古代想要把完美的德行昭示于天下的人,就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国家,就要先整治好自己的家庭;想要整治好自己的家庭,就要先修养自身的品性;想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内心;想要端正自己内心,就要先使自

7、己的心意诚实;想要心意真诚,就要先获得知识。而要获得知识,关键在于研究万事万物。研究了万事万物,然后就会获取知识;获取了知识,心意就会诚实;心意诚实了,内心自然就会端正;内心端正了,才能修养品性;自身修养好了,家庭就会得到整治;家庭整治好了,国家也就能获得治理;国家治理好了,就能使天下太平。【读解】:诚意是意念真诚,不自欺欺人。但是,仅仅有诚意还不行。因为,诚意可能被喜怒哀乐惧等情感支配役使,使你成为感情的奴隶而失去控制。所以,在“诚其意”之后,还必须要“正其心”,也就是要以端正的心思(理智)来驾驭感情,进行调节,以保持中正

8、平和的心态,集中精神修养品性。八目:“格物”:就是全面透彻地研究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从实践中求知,然后明白事物。“诚意”:指的是在修养自身的过程中,能够做到诚实、不自欺。“正心”:就是教人防止个人情感的偏向,公正诚明,无所偏倚,不动摇心志。“致知”:就是要获得对世界上万事万物的认识。了解事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