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远离“郁闷”

让我们远离“郁闷”

ID:20973274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8

让我们远离“郁闷”_第1页
让我们远离“郁闷”_第2页
让我们远离“郁闷”_第3页
让我们远离“郁闷”_第4页
让我们远离“郁闷”_第5页
资源描述:

《让我们远离“郁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让我们远离“郁闷”让我们远离“郁闷”鲁洪宇    编者按:时下,一些大学生相遇,脱口一句话就是:“今天真郁闷。”“郁闷”,难道就是大学生对自己心态的评价?    对于这个现象,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03级大学生不久前在新闻评论课上进行了一次热烈的课堂讨论。这堂别具一格的评论课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彼此倾诉的聊天室,每个学生都说出了自己的“郁闷”,了解别人的“郁闷”,并分析出各自的原因。学生的坦率与真诚,使有关“郁闷”的信息丰富而可靠。清华学子关于“郁闷”的课堂讨论,为大学生找出一个良好的思想调整途径。    不管“郁闷”是一种表征还是一种心理,抑或仅仅是一种语言习惯,我们都应该给予足够的关注,并

2、想办法加以引导。    什么叫“郁闷”?词典上的解释是“烦闷”、“不舒畅”。然而,这种解释显得太传统。据说“郁闷”一词发源于10年前盛行的“水木清华BBS”网站,后来渐渐成为各高校的BBS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人们会问,大学生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大学生活又是这么美好,有什么可郁闷的呢?到底是什么让这些上个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孩子们“郁闷”?    因何而“郁闷”?    在同学们眼里,每个人的“郁闷”各不相同:有生活乏味的郁闷,有工作完不成的郁闷,有减肥不成功的郁闷,有没找到男朋友的郁闷,还有丢了自行车郁闷等等。总之,千奇百怪的郁闷构成了生活中的很大一个部分。但是“郁闷”又有共性。因为从多数同学

3、的意见看来,“郁闷”是当代年轻人一种情绪的宣泄,也是因为某种不确定的生活状态而让他们产生的游离感。    首先,有些人寒窗苦读十余载,就是为了能进到象牙塔里来。然而,考上大学之后由于种种不适应导致了“郁闷”。大学是精英的殿堂,尤其是名牌高校,竞争相当激烈。“当周围人知道我被清华录取的时候,都是用羡慕的眼光仰望我,自己也习惯了这种‘仰望’。但来到清华后,发现遍地都是‘清华人’,就不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里了,那段时间真郁闷。”这是一位清华大学生回忆自己刚入学时候的感受。    的确,从高中一下子到了大学这样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中,很多人感到不适应,除了学习的压力以外,在大学里所有事情都要由自己一个人完

4、成。一位大一的同学说,“没有家长和老师在身边,面对各种选择,我们不知道如何做决定。自己有多大能耐,自己也说不清,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心里更不清楚。”    其次,很多郁闷也来自于大学生处理人际关系时的障碍与挫折。在生活和学习中,有时候自己的想法不被人理解,做事方式不被人认可,观点意见没有被人采纳,这种种挫折感,就是常说的郁闷。    与人际关系相联系的另一个原因,是很多大学生常常感到孤单无助,缺少知心朋友。“大家好像都在忙自己的事情,一个班真正能好好谈心的同学并不多,很多时候觉得自己挺孤独。”一位大三的学生说。    再次,对于一些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不确定的生活状态,对未来的茫然,现实与理想的

5、冲突,也是让人郁闷的原因。“我想去香港学社工,毕业后再回到内地。可是这种工作能不能养活自己,报答爸妈,我不知道。更现实的是,要去香港,就要放弃学院推研的名额,可如果落空了,那要承担多大的风险!”一位学生干部说。他们发现,现实的因素给了他们太多的制约。理想与现实,如何取舍,让很多同学谈“理想”而“郁闷”。    这种种来自于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让大学生觉得自己就像是悬在半空中的“风筝”,想飞高些,飞不上去;回到地面,又不甘心。所以,大学生们“郁闷”了。    如何疏导“郁闷”?    从“郁闷”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程度调查来看,这种现象说不上是洪水猛兽,但也无处不在。因此对于大学生的“郁闷”,宜疏

6、不宜堵。如果非要和“郁闷”较劲,它反而有更加郁闷的危险。    所谓“疏导”,其实无非就是要解决好两个问题:怎么疏通和导向哪里。    “疏”是为“导”做准备的。如果说“疏”是分析问题,那么“导”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综合同学们关于“郁闷”的具体情况和看法,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郁闷”可以通过向外界的情绪宣泄来排解,可称为“外导”。这种宣泄当然是以不损害外界利益为前提的,对着旷野大喊大叫,也是不错的选择。这种方式见效快,操作方便。但它产生的效用往往是短期的,而且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自身“抗郁闷”、“除郁闷”的能力,只能说是同学们自己发明的“权宜之计”;    2.“郁闷”更需要反观自身

7、来进行消解,可称为“内导”。这种方式相比来说有治本的功效。但操作起来也就不那么简单了,需要有强烈的自省意识和自新能力,也需要同学自己不断地培养自身的坚强意志,调整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还有很多并非真正的“郁闷”或称“伪郁闷”现象,也需要适当地加以引导。这种情况最主要的表现是那种觉得什么都很无聊,交男朋友郁闷,不交男朋友也郁闷,这种现象应通过在今天大学生中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来加以解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