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转语文灵性

流转语文灵性

ID:20987216

大小:5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8

流转语文灵性_第1页
流转语文灵性_第2页
流转语文灵性_第3页
流转语文灵性_第4页
流转语文灵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流转语文灵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流转语文的灵性——管窥对话理念下的“预设”与“生成”江苏省无锡市洛社高级中学刘丹(邮编214187)发表于《中学语文》2008年第2期内容摘要:在对话精神支配下的语文教学中,“预设”是教师在课前与文本、学生进行对话的预测与设计,“生成”是课堂上的动态生长和建构。“预设”与“生成”是一对矛盾统一体,共同存在于语文对话教学中。语文教师应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语文教学在“预设”与“生成”彼此交融、消长交替的过程中,维持动态平衡,流转生命的灵性。关键词:对话预设生成语文对话教学,是以对话为理念的语文教学,是在对话精神支配下的语文教学。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认为,教育具有

2、对话性,教学应是对话式的,对话是一种创造活动。作为一种创造活动,语文对话教学是在“预设”与“生成”的对立统一中展开的一场不可预演的智慧探索。“预设”,是预测与设计,是语文课前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清晰理性的超时空的设想与安排,体现了语文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生成”,是生长和建构,是根据语文课堂教学本身的进行状态而产生的动态形成的活动过程,具有丰富性和不可预知性。“预设”与“生成”是一对矛盾统一体,共同存在于语文教学之中。有时候生成的发展变化和教学预设是一致的,这反映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逻辑性的合理把握和对教学对象认知状况的深入了解。但更多时候,两者是有差异的,甚至是截然不同

3、的,这反映出语文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和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当教学不再按照预设展开时,教师将面临严峻考验和艰难抉择。生成性资源可遇而不可求。语文教师应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让教案活起来,让课堂动起来,让学生发展起来,让语文教学流转生命的灵性。“预设”,可以预约的精彩对于语文教师而言,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必须重点关注两个基本点:一个是文本,一个是学生。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前必须与文本、学生进行充分的对话。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6课前,老师得先和文本对话,即钻研教材。只有把教材把握好了,才能取得和学生对话的资格,进了课堂才能引导学生和教材对话,才能和学生交

4、流。我备课没有什么诀窍,就是翻来覆去地诵读、默记。当读出了自己的理解、情感,读出了文章的妙处,读出了自己的惊喜,我便敢走进课堂。”这段话充分表明,想拥有精彩的课堂,教师首先要聆听文本的声音。要学生能体验,教师首先要体验;要学生能动情,教师首先要动情。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并非是消极地接受文本和照搬教参,而是带着自己的个性解读文本,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形成关于教材文本的新的意义,实现教师和文本的视界融合。对于语文教师而言,没有自身对文本的深入把握和个性化解读,就无法与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无法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参与文本意义的生成过程,所谓观点的交流、思维的碰撞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

5、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为了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而不是单纯地自我理解和赏析。因此,语文教师应通过品读、批读等方式对文本进行教学加工,把自己的阅读转化为教学上的导读。教师应善于抓住文本的“品点”,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音、形、意、道、境、情、采;抓住“扩点”(文本的简略处、概括处、延伸处),引导学生再创造;抓住“疑点”,引导学生在关键处质疑,疑惑处质疑,无疑处质疑;抓住“争点”,引发学生对文本揭示的矛盾冲突展开讨论、争论;抓住“联点”,引导学生在比较、联系中发现、解读、运用;抓住“评点”,引导学生跳出教材,通过自我建构,去评价作者、人物、情节、观点、语言等,变再现式

6、理解为评价性理解;抓住“融点”,融入课外有关信息,拓展教学;抓住“积点”,引导学生通过赏析积累、运用语言;抓住“盲点”,对教材不易发现的关键处,或不易觉察的认知错觉,或无字中的内涵,要引发学生兴趣,激发思维。教师在预设时还必须具有学生意识,注重与学生的对话。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向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因此,在预设中,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主要指教师课前要认识学生,认识学生的学习。接受美学认为,任何一次阅读活动都是在期待视野的基础上展开的,并受一定的视界经验所制约。作为对话的主体,教师与学生各有自己的视界,教学是视界交融的过程,而这些视界在平时是彼此分

7、离的。与学生相比,教师阅读经验、语感图式、审美情趣可称“先知”,是远远高于学生的现实世界的,在教师与学生的视界之间,存在着一条期待沟通和逾越的鸿沟。因此,当教师向学生提供对话话题,并用话题来引导教学时,应善于把握学生的视界,找出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如果对学生的预设不充分,课堂对话的起点有偏颇,“失之毫厘”了,教学对话可能会“谬以千里”。所以,建立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上的对话教学,才是真实的、有针对性的教学。“生成”,不可预演的探索只有充分预设,才可能预约课堂的精彩。然而,仅有预设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