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白妙境:说《祝福》中的留白

空白妙境:说《祝福》中的留白

ID:20994922

大小: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8

空白妙境:说《祝福》中的留白_第1页
空白妙境:说《祝福》中的留白_第2页
空白妙境:说《祝福》中的留白_第3页
空白妙境:说《祝福》中的留白_第4页
资源描述:

《空白妙境:说《祝福》中的留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空白妙境:说《祝福》中的留白  曾见过八大山人的一幅画:一张白纸的中央,只寥寥数笔,画着一条栩栩如活的小鱼,周围再无他物。然而鱼以实出,水以虚生,使人觉得满纸江湖,烟波无限,给人们留下不尽的想象。音乐中有“休止”之法。瞬间的停顿,更能显示节奏,刺激情绪,突出主题,意趣无穷。此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诗文中更有“无言之境”之说。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在笔墨未染处包含丰富而深刻的意蕴,总把绝妙的东西和深刻的内涵留给阅读者去思考和想象,达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效果。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巨匠鲁迅先生,也喜爱“空白”这一独特的艺术语言,以其如椽之笔在《祝福》中创设了独到的“空

2、白妙境”。  例1:一见面是寒喧,寒喧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  鲁四老爷所骂的为什么“还是康有为”作者没有明说。按理说,鲁四老爷“大骂其新党”骂的应该是孙中山,为什么不骂孙中山,偏骂康有为呢?这的确值得深思:康有为是一位改良主义者,后来成了保皇党,也就是成了辛亥革命的反对派,如此的人物,鲁四老爷尚且骂,那更不要说要革皇帝命的孙中山了。鲁四老爷骂新党不骂辛亥革命的领导者,而骂康有为,也许他根本就不知道领导革命的是孙中山,倘若知道是孙中山,鲁四老爷是无论如何肯定要骂的。鲁四老爷是鲁镇的头面人物,且“

3、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他都不知道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是谁,那就更不要说普通的百姓了,作为把目标定位在“大清的天下是咱们大家的”的辛亥革命,普通百姓连革命的领导人是谁都不知道,可见革命之局限性。此外这句话也写出鲁四老爷的顽固守旧。  例2: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这幅已经脱落的对联内容,鲁迅先生为什么不直接写出来呢?这副对联宣扬的是理学家的自我修养标准。鲁迅先生这样写的目的是含蓄的告诉我们,在鲁四老爷的心目中,理学家的修养只是一个幌子。他标榜“事理通达心气和平”,实际上他既不通情,也不达理,是一个地道的封建礼教的守护

4、者。他对祥林嫂的寡妇身份,不是皱眉,就是满口的“可恶”。对祥林嫂的离家出逃深恶痛绝,甚至把祝福时分惨死街头的祥林嫂骂成“谬种”。这幅不全的对联正是对鲁四老爷辛辣的讽刺。  例3:福兴楼的清炖鱼翅,一元一大盘,价廉物美,现在不知增价了否?往日同游的朋友,虽然已经云散,然而鱼翅是不可不吃的,即使只有我一个……  对魂灵的有无说不清之后,“我”为什么会想到吃鱼翅?这绝不是赞叹故乡的吃食和对故乡的深切的留恋。而是表达一种不安的情绪,一种想摆脱困惑苦恼又终于摆脱不了及由此带来的烦忧的心理。所以下面接着的一句话是:“我明天决计要走了。”这说明“我”在尖锐的矛盾冲突面前,态度是软弱的,

5、“我”对这个社会,对祥林嫂的问题无能为力,想要逃避。  例4:“可恶!然而……”四叔说。  谁“可恶”,“然而”什么,文中没有明说。但读者不难明白,鲁四老爷这是骂祥林嫂婆家的人可恶,因为婆婆抢走祥林嫂,给他带来了麻烦,有损他家的威严。“然而”的言下之意是,祥林嫂私自出逃,礼教不容,根据封建族权,婆婆有权处置守寡的媳妇,抢走祥林嫂是名正言顺的,是合法的,我鲁四还有什么话好说呢?这充分表现出他的假斯文。  例5:既是她的婆婆要她回去,那有什么话可说呢。“  为什么婆婆要她回去她就得回去?原来,鲁四老爷的心里还深深地植根着浓厚的封建夫权意识,他把祥林嫂理所当然地视为婆婆的私有财

6、产,丈夫在时是丈夫的人,丈夫死后是婆婆的人,正是基于此,他纵容婆婆绑人,还骂祥林嫂“可恶”,助纣为虐,从而加深了祥林嫂的悲剧。  例6:然而她是从四叔家出去就成了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的呢?那我可不知道。  既然“我”不肯说,那读者也就永远不会知道,但人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对这永远没有结果的悬念寻找自己的答案。  艺术家运用空白语言,一般是出于艺术本身的需要。空白不是一无所有,而是作者复杂激烈的思想情感的熔化,是藏而不露,使文章更见深沉,更具意味。它通过打破字面语言内涵的稳定性,拓展作品的思想容量,丰富语言的表现效果;它同样担负着提示主题、抒发感情的重

7、任。通过它,不仅能品味作者在塑造人物时把握人物心理的高超技巧,还能加深对作品思想内容、人物内心世界的理解,从而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在频频叙述中,空白的突然插入,能适当地缓冲节奏,使文章虚实相间,富有张力,从而让读者感受“弦外之音”“言外之意”的魅力,进而进行想象、联想,对文学形象、意境等进行积极的再创造,介入文章的情景之中。教学中如能合理利用这些“空白”,引导学生去思索、联想、理解,不但能更好地体会鲁迅作品深邃的思想性和高超的艺术性,还能收到“言虽尽而意无穷”的教学效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