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女性文学价值

浅谈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女性文学价值

ID:21063948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9

浅谈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女性文学价值_第1页
浅谈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女性文学价值_第2页
浅谈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女性文学价值_第3页
浅谈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女性文学价值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女性文学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女性文学价值在中国当代思想史的脉络里,女性文学最为突出的是五四运动之后,涌现出一大批女性作家,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女性文学价值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女性文学是诞生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开端的,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在一定意义上,民族的精神创伤首先表征为感情创伤,多半会以女性方式体现出来,与人的遭遇相联系,就使得具有凄恻缠绵但又远在此外的深广内容。本文主要在分析女作家文学作品的基础上,针对文学作品的意义,阐述其对现当代文学发展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2、现当代文学;女性文学;价值  在中国当代思想史的脉络里,女性文学最为突出的是五四运动之后,涌现出一大批女性作家,比如舒婷和林子等,接受五四文学彻底反叛精神,从此,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被打破,妇女解放问题一开始就受到五四先驱者的青睐。女作家本身就是一种新型人格的探索者,他们大多置身于男作家“寻根”的集体意识之外,这也是女性文学一直表现的特点,有自身独特的魅力,更直接细腻地表达极为新奇特异的感触和思想。  一、“十七年”与“文革”时期女性创作  “十七年”与“文革”时期女性创作具体的时间是指1949年至1966年期间的女性创作,涌现第一批

3、有独特色彩的女作家,对于整个现当代的文学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主要表达的思想就是“男女都一样”。打破传统观念,通过作品的描述,表达女人从此要站起来的希望,意识形态主导下的“十七年”女性创作,从整体上呈现出性别意识淡漠与消解的特点。自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赋予“女性”新的历史地位,女性同男性一样具有选举权、工作权、教育权、参政权等,现实中反映女权主义的诞生。“男女平等”的思想得到推广,通过一些作品彰显女人的魅力。  在这个时期的作家有茹志鹃的《百合花》、宗璞的《红豆》、杨沫的《青春之歌》。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都是英姿飒爽的豪杰,与唯唯

4、诺诺的柔性女子形成鲜明对比。主人公的命运很多坎坷,女子不再逆来顺受,开始反抗各种压迫,对于封建家庭的思想更是强烈反感。张爱玲《半生缘》有新时代女性的特征,反抗社会不公平的对待,与各种黑暗势力做斗争。通过这些女性文学作品,突出的反映了“十七年”中普遍的价值追求和审美观念。这些思想在整个文学界中,给人们一种全新的认识,开辟女性文学另一条道路。  由于女性敏捷的思维和独特的视觉,不再只注重于小家碧女情怀,更多现象出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女性也是社会一员,开始抨击政治现象。也正是由于这些原因,这些作品曾被指为表现小资产阶级意识并遭受批评与批判。

5、但这恰恰证明了“十七年”当代文学叙事话语当中性别意识在夹缝中的存在。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些独具艺术个性和探索勇气的作品,正是“十七年”女性创作的珍品,是文学界的精华。  二、现当代女性诗歌创作  女性写作倾向的最初成就是80年代中期的女性适合创作:翟永明的大型组诗《女人》宣誓女性自觉写作的开始。随之而来的是唐亚平的组诗《黑色沙漠》以及伊蕾《独身女人的卧室》等,这些事都描绘出一番以女性为主体的生活画面,个体生存体验的抒情诗,也正是这些突出的作品,构成当代女性写作的第一个高峰。任何人都可以用诗歌的形式表现自己独特的情怀,当然不只是

6、停留在个人感情问题上,更深一步的是想借用诗歌来为女性争夺权力,创作内容几乎把男性世界和权力世界作为一个反抗的对象,带动文学进一步的发展。  舒婷的诗歌有深远的影响,比如《在诗歌的十字架上》《献给我的同代人》《致橡树》等,在这里,舒婷舒婷思考的不单纯是解放问题,而是与男人人格上的平等,它源于五四新文化的思想资源,分明又渲染了俄国民淬主义浓厚色彩。也就是意味着妇女的解放已经超出所讨论的精神范畴,不只是一个文化问题,主要变成了一个社会问题。  女性诗歌第二阶段的前半期是一个非常典型“独白期”,在很多女性诗人中,充满了美国著名女诗人西尔维亚

7、普拉斯讽刺口吻。她是一位极端坦率的自白派诗人,她得诗尖锐、热烈,具有一种罕见的语言张力。当时风靡中国,很多女诗人对其效仿,并且在效仿的基础上,开拓符合中国妇女的特征。1985年和1986年,知识界的文化热正走向高潮,另一些作家恰好正在丧失必要的写作理性。二十世纪中国女性与五、六时年代的相比,女诗人以激切的文化态度放弃自己。  三、王安忆的女性性爱主体的张扬  20世纪八十年代,王安忆深刻的为学叛逆在于她的性爱写书,通过对其研究发现,既构成了对道德禁忌与伦理话语的突破,同时也构成了一种性爱之美与生命之美的伦理向度。通过对性爱画面的描写

8、以及女主人公的心理描写,突出显示当代女性作品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外在的感情上,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强烈反对女性本身不注重性的天性,用理性语言表达性爱积极健康的一面,对于文学作品来说,开拓一片新领域。  王小波的作品表现对女性的尊重,《黄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