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咯血75例临床表现及治疗分析

肺结核咯血75例临床表现及治疗分析

ID:21145006

大小:67.5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9

肺结核咯血75例临床表现及治疗分析_第1页
肺结核咯血75例临床表现及治疗分析_第2页
肺结核咯血75例临床表现及治疗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肺结核咯血75例临床表现及治疗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肺结核咯血75例临床表现及治疗分析李贻昌(甘肃省临洮县辛店中心卫生院730515)【中图分类号】R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3-0217-02【摘要】目的探讨肺结核咯血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006年1月-2011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肺结核咯血患者75例的病因、病程、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脑垂体后叶素、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及经导管做支气管动脉造影、手术治疗等。结果发现肺结核咯血的先兆症状是胸部不适,继而出现胸内发热、痒感、胸闷、烦躁、胸部及心窝部灼热。一般治疗对小量咯血有效(有效率为61.2%)

2、,脑垂体后叶素对大咯血有效(80%),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及经导管支气管动脉造影、外科手术处理脑垂体后叶素无效的患者,有效率100%。结论对小量咯血患者先服用一般止血药物静卧休息,内科药物处理效果欠佳时,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及经导管支气管动脉造影术,必要时行外科手术。【关键词】肺结核咯血临床表现治疗结核病疫情的控制在当今全世界范围内仍然相当困难,我国结核病的流行现状尤为严峻。咯血是肺结核患者常见并发症,据资料统计[1]约有1/3〜1/2的肺结核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咯血,对此,如处理不当,易引起失血性休克、窒息、甚至死亡。所以,积极采取各项防治措施,在临床工作中显得极为重要。对20

3、06年1月-2011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肺结核咯血患者75例的病因、病程、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6年1月-2011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肺结核咯血患者75例,所有患者均根据症状、胸片、痰检等确诊,男性50例,女性25例,年龄16-59岁,平均38岁,全部病例按照1978年全国结核病会议制订的肺结核分类法分型,III型61例,IV型14例,病程2-12年,平均4.6年。1.2咯血量以入院吋咯血量统计,咯血痰14例(18.7%),<100ml35例(46.7%),100〜300ml20例(26.7%),〉300ml6例(8

4、%)。1.3临床表现咳嗽是咯血的诱因,80%的咯血患者都冇咳嗽症状,更有甚者出现剧烈的阵咳。先兆症状是出现胸部不适,继而出现胸内发热、痒感、胸闷、烦躁、胸部及心窝部灼热,咯血前精神极度紧张。1.4X线表现与空洞:纤维钙化表现为密度均高、边缘清晰的斑点、条索或结节;浸润性病灶表现为密度较淡,边缘模糊的云雾状阴影;干酪样表现为密度较高、浓淡不一,有环形边界透光区的空洞等。病变性质:浸润型5例,纤维变型3例,增殖型0例,混合型67例(包括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变)空洞:冇空洞者43例(57.3%),其中纤维空洞20例,干酪空洞13例,薄壁空洞10例。1.5治疗方法①一般治疗方法:让

5、咯血痰及小量血的患者49例采用卧床休息并向患侧卧位及常规止血药(止血芳酸、6-氨基乙酸等)止血后,30(61.2%)例患者咯血得到控制,苏中23例在一周内止血。②脑垂体后叶素治疗:45例患者进行脑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油治疗(其中包括一般治疗无效的患者),结果36例(80%)患者出血停止。③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及外科手术组:此方法主要针对脑垂体后叶素失效的9例患者,有效率100%。④对症处理对精神紧张及咳嗽剧烈者,可给予小剂量镇静和镇咳剂,如安定、可待因等药,对咯血量较大导致血容量不足及吋补给血浆,对合并肺内感炎者给予有效的抗菌素。2.结果在75例病例中采用6-氨基乙酸或止血芳

6、酸者30例在1周内止血。使用脑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汕治疗的36例患者在2周内出血得到奋效控制,剩下的9例患者在经过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或经导管支气管动脉造影或外科手术处理,出血得到完全控制。3.讨论肺结核咯血原因多为渗出和空洞病变存在或支气管结核及局部结核病变引起支气管变形、扭曲和扩张或支气管动脉瘤及空洞内血管瘤形成等[2】。肺结核患者咯血可引起窒息、失血性休克、肺不张、结核性支气管播散和吸入性肺炎等严重合并症。本文大多数病例血痰及小量咯血都用一般止血方法,奋效率为61.2%。0前普遍认为垂体后叶素仍然是治疗大咯血的首选药物,由于其副作用大,不适用于高血压、心脏病、妊娠妇女等

7、患者。垂体后叶素的止血机理是直接兴奋血管平滑肌,使小动脉收缩,使肺血管收缩,降低肺循环血量。本文联合硝酸甘油使用垂体后叶素,缓解了垂体后叶素的副作用,而且还达到了最终止血的0的,有效止血率80%,对于反复咯血经内科治疗无效的9例患者,采用了外科手术或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有效率100%。普鲁卡因己有报导用于治疗咯血,-其止血机制现认为与抑制血管运动中枢、兴奋迷走神经、扩张外周血管、减少肺血流量、降低肺动脉压及支气管动脉压有关[3】。由于本文研究例数少,所有患者未使用普鲁卡因进行止血治疗,无法跟垂体后叶素做出比对,有待以后进一步做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