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状态气体方程的研究及发展

理想状态气体方程的研究及发展

ID:21309948

大小:7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21

理想状态气体方程的研究及发展_第1页
理想状态气体方程的研究及发展_第2页
理想状态气体方程的研究及发展_第3页
理想状态气体方程的研究及发展_第4页
资源描述:

《理想状态气体方程的研究及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理想状态气体方程的研宄及发展摘要:本文主要介绍理想状态气体方程的形成过程以及它的应用范围和它的意义、作用。关键字:理想状态气体方程的形成、缺陷、作用ResearchanddevelopmentoftheidealgasstateequationGuPengChengAbstract:Thispapermainlyintroducestheformingprocessofidealgasequationofstateanditsrangeofapplicationanditsmeaning,function,keywords:Theformationoftheidealgasequa

2、tionofstate,defects,function一.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建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描述理想气体状态变化规律的方程。由克拉伯龙于将玻意耳定律和盖-吕萨克定律合并起来。19世纪中叶,法国科学家克拉珀龙综合波义耳定律和查理-盖吕萨克定律,把描述气体状态的3个参数:p、V、T归于一个方程,表述为:一定量气体,体积和压力的乘积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其状态参量压强P、体积V和绝对温度T之间的函数关系PV=nRT,式中M和n分别是理想气体的摩尔质量和物质的量;R是气体常量。p为理想气体压强,单位Pa。V为气体体积,单位m3。n为气体的物质的量,单位mol,T为体系温度,单位K。对

3、于混合理想气体,其压强p是各组成部分的分压强pl、p2、……之和,故:p(pl+p2+……)V=(nl+n2+……)RT,式中nl、n2、……是各组成部分的物质的量。以上两式是理想气体和混合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可由理想气体严格遵循的气体定律得出,也可根据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由气体动理论导出。在压强为几个大气压以下时,各种实际气体近似遵循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压强越低,符合越好,在压强趋于零的极限下,严格遵循。二.理想气体的内容理想气体是一个理论模型,从分子动理论的观点来看,这个理论类型要有如下三点:(1)分子本身的大小比起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来可以忽略不计。(2)气体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过

4、程屮,除发生碰撞的瞬间外,分子相互之间以及分子与容器器壁之间,都没有相互作用力。(3)分子之间以及分子与器壁之间的碰撞是完全弹性的,即气体分子的总动能不因碰撞而损失。由于不计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因而也就不计分子的势能,理想气体的内能就是所有分子的动能的总和。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内能的多少就只取决于温度,而与体积无关。鶴度不太低,压强不太人的条件下,真实气体可看作为理想气体。虽然完全理想的气体并不可能存在,但许多实际气体,特别是那些不容易液化、凝华的气体(如氦、氢气、氧气、氮气等,由于氦气不但体积小、互相之间作用力小、也是所有气体中最难液化的,因此它是所有气体中最接近理想气体的气体。

5、)在常温常压下的性质已经十分接近于理想气体。也可以用此方程求相关问题,一.相关定律推导(1)玻义耳定律当n,T一定时V,p成反比,即(1/p)①(2)盖-吕萨克定律当P,n—定时V,T成正比,即VocT②(3)查理定律当n,V—定时T,p成正比,即paT③(4)阿伏伽徳罗定律当T,p—定时V,n成正比,即④由①②③④得Voc(nT/p)⑤将⑤加上比例系数R得V=(nRT)/p即pV=nRT从数学上说,当一个方程中只含有1个未知量时,就可以计算出这个未知量。因此,在压强、体积、温度和所含物质的量这4个量中,只要知道其屮的3个量即可算出第四个量。这个方程根据需要计算的S标不同,可以转换

6、为下面4个等效的公式:求压强:p=nRT/v求体积:v=nRT/p求所含物质的量:n=pv/RT求温度:T=pv/nRT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及其限制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以用于计算气体反应的化学平衡问题。但是随着实验精度的提高,人们发现实际气体有着与理想气体不同的性质,如体积变化时内能也发生变化、有相变的临界温度等(见相和相变)。实际气体的分子具有分子力,即使在没有碰撞的时刻,分子之间也有相互作用,因而其状态的变化关系偏离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只是在低压强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才较好地反映了实际气体的性质,随着气体密度的增加,两者的偏离越来越大。因此,提出了在非理想状态的气体方程。

7、它的应用范围更广,虽然理想状态气体方程存在限制但其意义及为科学界带来的贡献是不可忽略的。它为气体的研宄奠定了基础。一.实际气体状态方程18世纪,D.伯努利提出了气体分子的刚球模型,考虑到分子自身体积的影响,把气体状态方程改为的形式。1873年J.D.范德瓦耳斯假设气体分子是有相互吸引力的刚球,作用力范围的半径大于分子的半径。气体分子在容器内部与在容器壁处受到的力不同,相当于气体的压强h比容器对气体所施加的外压强厂要大一些,为叫气体的内压强。这个附加的压强与体积K的二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