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诗歌教学中“读”的妙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诗歌教学中“读”的妙用【】“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根本途径,它是学习之母,智慧之源。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要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听、说、写的能力,它同样离不开“读”这个根。学生只有通过读,学习他人是如何运用语言来表情达意的,通过读体会出诗的意境之美,才有可能自己去驾驭语言,理解诗意。 【关键词】诗歌教学“读”学生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湖南高中语文新教材中的一个模块。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切地体会到“读”对于经典诗文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欲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本者,根也,用以吸收养分长成躯干枝叶。“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根本途
2、径,它是学习之母,智慧之源。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要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听、说、写的能力,它同样离不开“读”这个根。读、听是语言的吸收和理解;说、写是语言的表达和运用。读中包括朗读,朗读实际上含有听和说,叶圣陶先生解释得极为透辟,“听,也是读,是用耳朵读;说,也是写,是用嘴写”。没有吸收和理解,就谈不上表达和运用,学生只有通过读,学习了人家是如何运用语言来表情达意的,通过读体会出诗的意境之美,才有可能自己去驾驭语言,理解诗意。大凡文章写得好的人,都有相当浓厚的“读”的基础。可见读、听、说、写这四项中,领头的一项是读,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在力量和
3、时间上不能“四分天下”,首要的是要培好“读”这个根。 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方可枝荣。非读无以广识,有知才会有能,能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而“读”本身就是一种紧张的智力活动,它可以发展学生观察、想象、思维等能力。通过阅读激发起来的思维,犹如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成长、取得收成。有些学生连课文也不愿“接触”,却陶醉于老师那津津乐道的讲演,其结果老师说得天花乱坠,学生晕晕然不知所以,真正的意境、诗境根本没有体验,更不要说运用所学来遣词造句了。 “读”的形式多种多样,在课堂教学中要力求妙用。我认为,针对古
4、典诗歌,宜选用以下几种“读法”: 先说默读。默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手段。首先,要在课堂上保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安静的默读时间。在不少时候,我们总因担心课堂讲解的时间不够,把学生阅读课文的时间挤到课外,这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课外负担,其效果也不理想,到上课时连课本还未问津的学生大有人在。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虽然也给学生默读的时间,但时间太少,多数学生还没读完,便开始讨论。究其原因,是生怕课堂气氛沉闷。这又是对默读的一种误解。殊不知默读的过程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内在的口头语言的过程,“此时无声胜有声”。学生边读边思考,有助于对课文的感知、理解、
5、鉴赏和吸收,何惧气氛不热烈?还有老师在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时喋喋不休,唯恐学生读不懂,这其实是在干扰学生阅读,当然也收不到好的默读效果。其次是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默读方法,教会他们克服动嘴现象、扩大视觉距离和幅度。再次是要通过多种手段加强对默读效果的检查。这样才能培养学生“默而志之”的良好习惯,形成默读深思和猎取的综合能力。 再谈朗读。朗读就是朗声读书,它是一项口头语言的能力和艺术,需要创造性地还原语气,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活生生的有声的口头语言。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是最常用和最基本的方法,包括教师范读、学生单读、师生合读等,其心理过
6、程特点是:视觉中心→语言中心→说话中心→听觉中心→阅读中心。这可是一个眼、脑、口、耳协同活动的过程,多种感官通道被利用起来了,它能充分发挥感知的积极功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范读胜于讲解,因为范读能直接把学生带入课文境界。学生通过各种朗读,能增强语感,再现意境,加深对课文的感知理解,培养听的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增强口头表达能力。老师还可以通过对学生朗读的信息反馈,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进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目前,高中语文课上的琅琅书声越来越少了,有的学生上了三年高中
7、,竟然没有朗读过一次课文;有不少学生虽会整齐地合读,却不会自由地朗读。书读不好,话说得也结结巴巴,语无伦次,表达能力很差,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没有正确使用朗读方法甚至忽视朗读教学的严重后果。 这里要说明的是,诗歌教学以“读”为本,并非否定课堂教学中多种教法的运用。譬如讲解,它有利于发挥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可以发展学生的听、记能力,使学生把握阅读要领,但不应以讲废读,而应以讲解惑,以讲培读,讲清楚诗歌应如何读,诗歌该怎样读。这就是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把语文课真正上成在教师引导下“教会学生学习”的课。“读书破万卷”
8、的“破”是剖析,讲解是剖析的一种,包括老师破和学生自己破。要知道,这里“读”在前“破”在后,如果以讲废读,用繁琐乃至架空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领悟,那只能是唱“空城计”。再如提问,也是高中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用得好,能